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普通高中有效性教学之分析——以历史教育为例

 

【作者】 张丽丽

【机构】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也有了新的课程标准。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本文以新课改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为例,分析普通高中的有效性教学,并尝试提出几条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普通高中;有效性教学;历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一种教学趋势。根据工作实践和前一阶段的调查、分析、讨论和思考,我认为,制约普通高中有效性教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制约因素
  1.社会因素
  素质教育虽已实施多年,但应试教育仍然顽强地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无论是社会、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广大家长,仍然以学科成绩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价学校和老师。以文化成绩考查为核心、以文化成绩高低作为录取唯一标准的高考、中考制度,严重制约着中学生的阅读,加上当前中高考考题过难、过繁、过偏,课内课外的题海战术,把学生压得晕头转向,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整天忙于应付作业,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做其他事情,学生的快乐有效自然排不上号。
  2.学校和老师因素
  (1)学校搞题海战术,学生没有时间可追逐自己的喜好。
  在中、高考指挥棒影响下,一些学校全力抓学生的文化成绩,大搞应试教育,搞题海战术,整天把学生困在教室里,压在学业上。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看课外书,极少有学生到图书馆去借书或到阅览室去浏览报刊,因而许多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读报栏、读书专栏撤了或根本就不设了,学校也很少举行读书交流会和读书方面的知识竞赛,学生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在教室里围着成绩转。
  课堂教学以讲代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仍然搞一言堂,讲得太多,几乎每一课都是同一种授课模式——背景、内容、影响、认识、布置课后练习等,教师面面俱到,认为嚼得越细越好。而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重复拖沓、刻板生硬、毫无重点的讲课方式索然无味,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也影响到学生的历史阅读。
  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学法引导。
  有的同学课余时间也会偶尔看点历史著作,但缺乏老师或家长的正确指导,使学生在读物的选择上往往饥不择食,抓到什么就看什么,特别喜欢看野史后宫类的,对名著、精品图书似乎没太大的兴趣。在阅读方式上,很多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和中心,囫囵吞枣,读了跟没读没多少差别。因此,教师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把野史当正史看待;阅读量会减少,读书速度跟不上,继而无趣、无心去读,读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也谈不上快乐学习了。
  3.家庭因素
  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历史课程,认为那是副课,可有可无。他们围着考试指挥棒转,从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副课概念,使学生课外阅读变了味,使学生失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那就更谈不上历史阅读能力了。
  4.学生因素
  (1)对历史没有兴趣。
  (2)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存在畏难情绪。
  对历史知识记忆的畏难情绪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记忆的方法,如果能把如何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给学生,提出明确可操作的步骤提供给学生,他们的畏难情绪自然会减退到克服。
  (3)感觉学历史无用,因而不主动去学。
  学生找不到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契合点,觉得历史就是记住过去发生了什么,对现实生活无用。
  综合以上所述,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出现了很多影响历史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一个重要问题。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1.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课堂教学中上好每节课的基础,也是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前提。      
  比如,我在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创设了以下问题情景:以中国女子的传统服装旗袍为例谈谈当时服饰的变革。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深刻地阐述了旗袍式样在改革过程中抛弃了中国传统服装宽袍大袖的旧貌,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大胆地体现了女性形态的曲线美,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将表达机会留给学生,将结论发现过程留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快乐体验。   
  2.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新教材的实施,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多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新课程下,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同时,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也应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之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感性地认识历史。实践证明,实施新课程,不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彻底否定,而应是一种发展和超越。毕竟,再高明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只是历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再新颖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历史新课程下,教师既要用好启发式、讨论式的学方法。   
  3.教师不仅要设疑,更要引导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如果说正确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那么善于提问,可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问题情景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逐渐从情景中引申出问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这里,问题情景教学是双向的、多向的,可教师设疑学生答,还可鼓励学生设疑学生答。   
  4.联系现实,以史为鉴,激发学生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若提问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台湾问题,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如台独活动的猖獗、两岸的交流、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台海问题的言论等,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历史的高度来把握问题,总揽全局,提高对历史学习的驾驭能力。   
  另外,来自于生活的问题,总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因此,在普通高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者质疑性问题,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6.
  [2]周道贵:《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月刊,2005,3,37.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发布时间】2019/6/11 20:12:15
  • 【点击频次】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