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偏差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 曾 枫

【机构】 广西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悲剧一再发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不难发现,好多严重的心理问题,都能在其幼儿阶段找到原型,可见,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幼儿心理,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 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世纪的儿童由于生活条件较好,家庭成员大多对儿童倍加呵护,甚至逐渐溺爱,由此,由于儿童过于受到爱护而造成他们的心理存在很大问题。幼儿正处于一个长身体的初级阶段,其心理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如何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心理偏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学前儿童心理偏差的具体表现
  (一)情绪波动较大
  儿童心理偏差首先表现在儿童心理情绪波动较大等方面,做事情容易冲动,有时为一件小事会发脾气,而有时却又会对很大一件事感到无精打采。如某位小朋友在课堂上看到旁边一个小朋友在搭积木,心存嫉妒的他上去把小朋友的玩具踢到了,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孩子心理状况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二)遇事不敢主动承认错误
  有些幼儿不能承认错误,长时间受到家里的呵护,潜意识里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受到这种待遇,然而到公共场所或托儿所发现自己以前的待遇没有了,这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做错事时不敢主动承认,因为曾经看到过其他小朋友受批评时的情景,他们害怕自己也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受批评。
  (三)自私性严重
  由于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因此有些孩子变得非常自私,往往认为世界都是自己的,别人照顾他是应该的,好东西都应该给自己独享,看不惯别人拥有和自己一样的东西或者自己没有的东西别人有。有时,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甚至连父母夸奖其他小朋友也不容许,表现出霸道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有明显过于自私的倾向。
  (四)撒谎心理
  由于孩子在家中经常受到宠爱,有时会发现奶奶或者爷爷为了呵护他而欺骗自己的父母,于是从中得到好处的他们渐渐发现撒谎可以隐瞒自己的过失,让自己受到一定的保护,从而就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刻意编织谎言,个别孩子甚至出现习惯性的说谎现象。
  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偏差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心理素质教育观念 
  虽然相关政策文件已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受传统重知识、轻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幼儿园和家长并没有对幼儿开展实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并根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原则、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途径,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把家庭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早期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是一种具有自发吸收力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断自发地按照其自身的本性自己的尺度。自己的机制将周围环境的一切信息筛选加工,固结于自己的心理世界。既然幼儿早期的心理是自发的无意识的,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就要重视幼儿早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自觉地维护幼儿的主观自我意识! 
  (二)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行为有重大影响。所以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心里健康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各尽其职,注重恰当的教育方式
  1、家长方面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最多的场所,家长和老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家长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方式,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和心理。放任、溺爱、过分保护或者对幼儿的行为、交往活动做出种种限制,都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只会导致幼儿各种消极心理的产生,如自私、易发脾气,太过依从成人而缺乏主观能动性。同样,家长自身也要做好榜样作用,如果家长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敌意、自制力差、与人不友好等,必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地通过言行表现出来,因此,家一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家庭生活氛围。 
  2、教师方面 
  幼儿教师同样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幼儿有较长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他们对幼儿问题的处理方法,对其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协调的行为、适度的反应、较强的意志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自觉抵制与纠正幼儿不健康的各种行为。要不断丰富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安排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营造公正活跃的班级气氛。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克服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的倾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注重表扬和激励 
  根据各班幼儿不同的心理表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的过程!表扬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教师广泛地接受和采用!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表扬奖励是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其不良行为,强化其优秀品质的形成;适当的表扬奖励则有碍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刘金华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杜代章:大力加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J].学前教育研究,1985(25) 
  [3]毛海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3(12)
  • 【发布时间】2019/6/11 20:12:48
  • 【点击频次】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