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作者】 李媛媛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响水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群文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所谓群文阅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其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并具有内在联系,阅读的环境更趋于生活化,富有真实性,阅读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性,阅读的方式更符合学生个体实际,阅读的理解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关键词】 群文阅读;语文教学:阅读视野;阅读习惯

  群文阅读教学,则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对比读议”,实现问题解决、意义构建的过程和方式。群文阅读及教学具有单篇阅读、整本阅读不具备的意义和价值。它能有效弥补语文学习阅读量严重不足的缺陷,能让学生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语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之前,在“父母恩情”群文教学中,我预设的教学对象为刚接触群文阅读的学生,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海量的信息中,通过快速阅读,抓住重要信息;通过重点品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引导“求同”阅读,让学生寻找这一组文本的共同点,;通过对比阅读,引导“求异”阅读,发现这一组文本的不同点,感受浓浓亲情的本质;最后,结合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引导学生写写自己领悟的亲情。此次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通过方法选择、反复阅读、求同存异、读写结合等策略,实现习作方法、提升认识、形成素养的目的。
  一、群文阅读教学能丰富、完善现行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形态
  当前的语文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学形态较为单一,“语文”二字囊括一切,课程内容中内涵丰富的“阅读”被单篇阅读代替,以单篇阅读为主的教学形态使语文学习过程及结果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形成。 
  在本次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打破了单篇阅读的桎梏,选取了一组文本围绕一个议题展开教学,使语文课程中阅读内容更加多元化,更加贴近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使阅读教学形态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多彩。
  二、群文阅读不能“流于形式” 
  群文阅读,决定了课堂阅读量的极大增加,也让学生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增加。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群文教学时,为了展现教师的功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使阅读流于形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
  “父母恩情”群文共有四组文章,《秋天的怀念》及《背影》选自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酒》及《半截钱里的父爱》选自课外,四组文章字数较多,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我并没有为了完成“教”的任务,而使阅读“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前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不同程度的阅读,有最开始的初读、中间的求同品读、最后的求异对比读。每一次读,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既有浏览式阅读,又有品评深读,使阅读既有质、又有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群文阅读要读更要“品”
  群文阅读是对多文本的探究,如果要理解一组群文究竟在说什么,就必须整合多方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建构自己的意义。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慢慢去“品”,而不是教师去教授。
  例如“父母恩情”这组群文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就是单篇文章远不能及的。从文章内容而言,四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变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同”环节。从文章主题而言,虽然都是在写亲情,但是文章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异”的环节,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领悟挚爱亲情。最后,我还设计了”悟亲情”这一环节,不仅能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更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达到情感教育的一个目的。而这些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立足在“品”上,让学生不仅仅掌握了文章内容,更能在“求同”和“存异”的碰撞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及教学具有传统单篇阅读及教学不具备的众多优势,在我们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它为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改善阅读行为方式、提升阅读思维品质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阅读教学的内涵发展[J].新群文读本,2017(1):19-23.
  [2]何立新.基于问题解决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尝试[J].群文阅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018(1):24-28.
  [3]王振.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实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2):97.
  • 【发布时间】2019/6/11 20:19:16
  • 【点击频次】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