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者】 唐文达

【机构】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和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是数学前进的杠杆,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营造轻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的“问题”有质量;倡导探究式教学,启迪学生思维;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学以致用,培养问题意识。
  【关键词】 培养;问题意识;情境;引导;探究式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是数学前进的杠杆,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淡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看法。
  一、营造轻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营造轻松学习环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策略。我们知道,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由于受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因而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敢提问。由此可见,在初中学生的大脑中,问题意识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呈现逐渐淡化的不良趋势。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先要唤醒在初中学生大脑中已经淡化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紧张和害怕的心理,尽量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时机,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质疑,敢于创新,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和乐于提问。只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敢于提出问题。比如,同样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的内容,有两位教师分别上同年级的两个班,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几乎相当。其中一位教师不拘言笑,课堂氛围比较严肃与呆板,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情绪较为低落。当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收获与问题时,没有学生能够讲得出来,最后,还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一位教师上课虽然也比较严格,但是比较民主,课堂氛围比较轻松,这个班的学生都乐于接受其观点。这节课不仅教学氛围浓厚,而且学生提问也比较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试过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好象也是平行四边形,但我却找不出反例”的问题。这位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积极提问的态度,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勇于创新。随后,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为学生满意的解答。这样,在教师的一一解答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显然后者的教学效果比前者的好得多。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在教学过程中,用有趣的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数学给人的印象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之所以形成这种印象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讲解“两点决定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性质公理时,可以在墙上钉一根木条,木条绕着钉转动时,形成了无数条直线。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两个钉把木条固定,形成了一条直线。这样用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措施。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活动的针对性越强,其行为的效率就越高。这就是说,当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具体目的时,一般都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积极探究。比如,对 “截去长方体的一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开始都认为还剩七个。这时,教师笑笑说不一定,学生们都急切地追问为什么。如果学生在认识方面出现了困难与问题,他们都迫切地希望得到解决。正是这种心理,使得了初中学生努力地分析、思考和研究问题。接着,教师又提出了让学生联想一下长方形截去一个角会出现几种情况的问题。这时候,有的学生拿出了笔,有的学生拿出了纸,他们都积极认真地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很快得出了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后,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三种情况的结论。这样,由于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得到了启发,他们都自己带着疑问,走进了社会生活。由此可见,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起来以后,其思维习惯和行为活动就会逐渐形成起来。
  四、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的“问题”有质量
  古人说“学则顺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但许多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生疑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 ”的飞跃,逐步使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1)从命题本身入手,适当伸缩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能引出一系列题组(一题多变)。 (2)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生疑: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用)?(3)引导学生自己研究习题,针对习题提出问题,从方法上另辟蹊径。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生疑: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用这种解法能解决其他问题吗(一法多用)?(4)从矛盾入手,多想为什么会这样?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 (5)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良好数学素养之一。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
  五、 倡导探究式教学,启迪学生思维 
  探究式教学主张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迪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授“蚂蚁怎样走最近”时,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一只蚂蚁又累又饿,发现旁边有一个无底无盖的圆柱形盒子,它在圆柱形盒子底部的某一点,这个圆柱形盒子的高是12 cm,底面半径是3 cm,在盒子侧面的最顶部有一些蛋糕渣。 问:蚂蚁怎样绕着走最近,能尽快吃到食物。请同学们帮它找到最佳的捷径。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最短的路线。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再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六、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学以致用, 培养问题意识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在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教学中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可以考虑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银行事务、利率、投资、税务中的常识增加进来。让学生学习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实质问题。例如让学生考虑:甲、乙二人总是相约一起去买土豆。不管价格是否浮动,每次甲总买1千克,乙总买1元钱的,问两种购物方式哪种更合算?学生对此问题都很感兴趣。多数人凭经验进行直观的猜测,却又难以说服持不同答案的对方,启发他们设法化成一个数学问题。
  总之,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生疑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多问、善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水平和综合素养。
  • 【发布时间】2019/6/11 20:21:00
  • 【点击频次】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