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基础教育英语学困成因分析

 

【作者】 刘 波

【机构】 贵州省独山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等各种因素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在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一步分化,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学困现象。本文主要分析学生英语学习中学困现象的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因素,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基础教育;英语;学困;成因

  多年来,英语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她在我国国民科技、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然而,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尤其在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直很尴尬: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放弃率高;纵向比较更有学习效果下降的趋势。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英语学习,在进入高中前已经有六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按理说,经过六年英语学习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基础。如,能听懂和进行基础会话、能读懂与其水平相应的语篇、写作上能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的描述,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级目标为:“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在综合目标下《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有具体的目标描述(不再赘述)。而在实际教学中的真实情况是:高中的课堂上,相当部分的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课堂用语、不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不会单词的拼读、几乎没有词汇量、不会查阅英汉词典、不能正确书写英文字母,等等。在语篇阅读为主、发展逻辑思维的高中阶段,这样的英语基础无疑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巨大的障碍。究其成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
  语言学家有这样一些论述:“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无论是母语习得还是外语学习都是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完成整个认知过程的”。“学习语言最大的有利条件就是社会语言环境”。这些论述无不说明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将学生的学习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语言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环境又可分为自然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语言学习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简单地说就是是否有所需要,所生活的圈子是否有目的语的语言氛围。开始接触英语时觉得好玩儿,甚至满是激情,也曾积极认真地学过,效果也还不错。绝大多数学生曾憧憬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跟英语人士交流毫无障碍!然而,中国很多地区,社会环境还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着英语的学习:“我是中国人,不学外国文”的观念仍大有市场;学生没有感受到英语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不学习英语对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影响;有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何必还那么辛苦地去学习”;感觉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很异类,对英语有排斥心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英语感到很不自在、不合群。另外,没有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学习的起始阶段需要兴趣,长期来说尤其到高中阶段更需要理想信念、人生规划等来输入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在这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是欠缺的。不少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得到家长或自己满意的考试分数,认为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家长和老师强加的,自己并无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的认知导致他们学习的缺乏主动性,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所谓的理想信念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显得黯然无色。长此以往,英语反而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沉重负担。
  英语学习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发展及社会价值取向等有关。作为英语教师,需要了解和预知未来的社会发展,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视角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可以理解为自然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作为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获得自然语言环境的途径非常有限,主要途径有:与英语人士的交流、英语兴趣班、“英语角”、同学朋友间自设会话等。绝大多数学生除课堂上的英语氛围外别无其他的自然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仅限于教师和教材,加之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以及母语的影响,英语在很大程度上被当成知识来学习,即学得而非习得。教师要设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创设语言情境,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力营造英语的使用氛围,充分训练听、说、读、写、看的技能,锻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在基础阶段达到一定的“基础水平”,为后续的学习树立信心。
  三、学习习惯
  导致高中学生英语学困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和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学生开始接触英语时,觉得好玩儿,成绩也还说得过去,甚至还热衷过一段时间,逢人遇事还喜欢说一两句英语,但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自觉记忆单词、自我体会单词读音和字母组成之间的关系、自我体会英语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之间的异同、诵读和背诵好的文段、有疑必问等。所有的学习活动全凭一时的“三分热血”,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应阶段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再大的兴趣在没有基本学习效果(成绩)的基础上都是不可能良性延续的。如不少学生表示初中阶段从未背诵或认真诵读过英文文段。于是,学习效果便从开始的“好玩儿”到“勉强维持”,继而发展到“应付差事”的不良习惯。这种分化一般在初中二年级时就开始了。直到高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只停留在课堂上,课后没有复习、预习等学习活动,遇到问题不能主动解决,听之任之。在高中阶段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只会是恶性循环,因为每天都可能产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又不主动设法解决,无自我要求习惯。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只能是虱多不怕痒而放弃。
  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要求是否具体到位密不可分。同时要认识到长期的习惯会内化为性格,一旦这样就很难纠正。如自己曾花一个学期的时间都没能纠正学生六年养成的不正确的字母书写笔顺。首先是初始阶段的“先入为主”最为重要,第一堂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测验等都要提出要求,立下规矩,明确任务和方法等。要求学生养成诵读、背诵、规范书写、生词必查、独立思考、有疑必问、主动探究、自我约束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还要告诉学生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防止养成哪些不良习惯。“良习先入”,使不良习惯没有市场,为以后的强化工作奠定基础。切不可等坏习惯形成了再花时间和精力去纠正,那要付出成倍的代价,还不一定有效。其次是持久、不断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强化良好习惯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规范的现象必须立即制止,在不断地修正中让学生走上良好学习习惯的道路。
  四、学习能力
  天才的学习能力是不存在的。学习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关,而学习基础必须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中获得。英语的听、说、读、写、看等基本技能就是学生学习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讲,英语的学习记住了就是学会了。如:别的同学能很流利的在课堂上交流,而自己都还听不明白;自己老是记不住音标的读音,老是不会拼读单词;别的同学已经能在单线格上规范书写了,自己还不能再在英语四线格上正确地书写;同一篇背诵材料,别的同学早就背下来了,而自己还读不顺畅等等。事实上这些技能除通过训练和强化记忆获得外,别无其他途径。英语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项枯燥的活动,如单词的记忆仅靠“趣味”或“窍门”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学习者坚强的毅力去完成。这需要在学习的起始阶段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对听说读写进行规范地训练,以达到基本标准,获得基本学习能力,用学生的“成就感”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评价机制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学习的评价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分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评价机制就像是工厂里的生产模具,学生从学校这个教学模式一样、评价机制一样的模具经过,但是出来的并不是一模一样的“产品”。因为学生本身是有差异的。这样的结果是优秀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后进的学生因满足不了这个模具而放弃。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说了、听懂了,但却不能体现在考试分数上。这对他们很不公平,同时对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不少学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败下阵来,失去了信心,没有了锐气。学生完全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特长发挥。“因材施教”、“赏识教育”在这里不见任何踪迹。同一个标准意味着不允许学生掉队。当一名学生非常努力却一直没能达到这个标准时,他的最终选择就是放弃,因为没有人会在自己看不到好处和希望的事情上去无休止地努力和付出。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时,高于标准的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学生只会望而生畏、视如心病,最终破罐破摔。因而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我们需要有更多角度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与否和学习过程所涉及到的各方面进行科学地评价。
  以上所述的导致学生英语学困的五个因素都属于外因。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互相之间还存在着联系和影响。如人会在环境中形成习惯,习惯会内化为性格和能力,评价机制也属于环境因素等。这些外因在到达一定的量是就会导致内因质的变化。从学生的角度看,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显得很无奈。多数人都还记得自己某学科的启蒙老师,足见启蒙教育对学习者后期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起始阶段,家长和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存在各种负面因素,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训练基本能力,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注重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心中种下积极向上、目光长远的种子,并精心呵护让其茁壮成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任重而道远,希望此文引发大家思考,使英语教学走上理智而科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3]《现代英语教学论》.杨连瑞等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9
  [4]《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包天仁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5
  [5]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作者简介:刘波(1971.10),男,布依族,贵州独山人,大学本科,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 【发布时间】2019/6/11 20:36:51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