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漫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作者】 谭友春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研组活动的目的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这就需要组长和组员勤学教学理论,博览课外书,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研组;有效活动

  数学教研组,即学校内研究数学教学问题的组织,数学教研组作为按学科划分出的教研组群中的一个分支,可以看出其基本任务是为了改进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研究数学教学,培养青年数学教师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数学教研组的主要任务。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但长期以来,有不少数学教师一讲到数学教研活动就吐苦水,认为“那是数学教研员的事情”、“没有时间”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其实是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教研工作,没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那么数学教研组长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呢?凭着自己十年的数学教研组长,谈谈一些认识:
  一、让搞教研活动目的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应明确活动的特点和目的
  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教研活动的课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否则,教研活动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2.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教研的有些问题,站在原来的角度上不是问题,或者没有问题,而站在新的角度上来看,则可以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要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带着“教研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比如曾有教师不是通过“实物分配”来引入分数,而是以数的运算(1÷2)作为直接背景;另外,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仅引入了“完美数”这个概念,更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完美数并没有找到任何实际的应用,人们又为什么要去从事这种研究?”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要我们去发现,去研究。
  3.切实抓住教研活动的“瓶颈”处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教者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问题,教材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具体情境以引出这一内容:小明上学时究竟是走中间的直路较近,还是分别绕道位于直路两侧的邮局和商店较近?然而,尽管从一开始被提问的学生就能立即对上述问题正确作答,大多数学生并能依据“两点间直线最短”对此作出必要的论证,任课教师却仍然坚持要求学生用实物(纸条或小棒)对上述结论进行检验,包括重新提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猜想。在课后的点评中,有的教师还提出:在此重要的并非上述的具体结论,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发现的过程。显然,此例就直接涉及“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探究”这样一个问题,而这又正是科学的探究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目的性。当前,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知道怎样去搞教研,特别是对一些教改实验、专题研究更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找准教研活动的“瓶颈”就显得至关重要。教研活动的“瓶颈”,就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善于把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经过“设计”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富有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题,再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种研究,最易达到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质量的目的。
  二、让搞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意义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如今已不是一个只要有知识或文凭就能当教师,靠经验和“汗水”就能当好教师的时代,而是一个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时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无可选择地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书育人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动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教研活动能力,那就意味着缺少创新精神和工作潜能,就意味着很难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形式和方法
  要使教研的形式多样化,教研组长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同时,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这样才能确保有“物”可研。活动主题不必要搞得很大,反而小而实用的主题才是确保研讨成功和有效的前提。片面地把教研活动理解为听课、评课,这是一种很狭义的看法。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就应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动很强调集体研究,教师就要学会如何参加集体研究,如何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学会将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再比如,要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就必须学会如何选题、如何控制实验过程、如何结题等等。一句话,就是教师绝不能只凭个人意志、只凭自我感觉、只凭工作习惯或只凭几分热情去搞教研活动,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动。
  3.工作品味和职业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启示:教师必须要学会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来重塑自己的职业形象,很多名师就是通过教研活动造就出来的,这就证明了教研的重要性。由于教研活动是在大范围内展开的,是针对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这种实用性的研究,很容易显性形成教师实用性的教学教研素质和后发优势,以帮助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有机会通过教研活动来形成一种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从而完善自我、成就事业。
  三、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
  反思,英文reflection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但是,反思只是作为一种从把握外在本质到把握内在本质的过渡。积累才是最终目的。什么是积累?积累是(事物)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聚集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开放,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博览课外书籍,广泛吸收养分,补充最新知识,是教师增加和更新知识积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腹中有书气自华”嘛。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平时多积累,反思促提高。教研写作需要教师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因而应注意平时资料的收集,同时,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也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为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证。教师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多反思自己。天天反思,天天会有新视角,天天会有新收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作为常常源于反思之中。
  以上的漫谈,如果能给数学教研组长和教师们,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得到些许启发,则不枉本人的十年之功了。
  愿数学教研之花常开。
  参考文献:
  [1]胡进雨.中小学教研组建设与功能发挥[J].教育科学论坛. 2011(04)
  [2]李秀兰.浅谈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求知导刊,2015(15):79.
  [3]张代春.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发展前瞻[J].成功(教育). 2010(07)
  [4]陈耿.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策略与创新[J].宁夏教育. 2018(05)
  [5]肖小红.探讨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上). 2016(02)
  [6]黄红成,陈静.教研活动中两种“见怪不怪”现象的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13(20)
  [7]张甦悦.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
  [8]张鉴红.小学数学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 【发布时间】2019/6/11 20:40:41
  • 【点击频次】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