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 李 伟 宋焕卿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校具有为社会培养人才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双重职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指导非常必要。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健康心理状态下能有良好适应能力,并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综观我国学者所制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可概括为六个要素,即正常的智力、适度的情绪、健全的意志、统一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只有具备这几个相关因素才能称的上是心理健康。
  二、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指导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适应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从目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来看,教育的内涵已被极大地丰富,以往单纯以知识积累为核心的“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已经被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新主题,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体育活动的竞争性要求参与者必须勇敢、顽强,在行动中要果断的做出决定,有时甚至要求在恶劣的环境下参加活动。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个性特点,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顾拜旦在他的名作《体育颂》中所写的:“体育是勇气、是乐趣,它使人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体育活动能更好地促进人认识能力、情感过程、意志力、人格的全面发展,矫正人的某种心理缺陷,减缓心理衰老。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体育竞技中(球类),运动员之间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把球传给最有利的球员那去完成进攻,这是文化教育中所不能比拟的。另外,体育活动在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身心发展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校期间,在学校教学制度的约束下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得以基本保证,而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的心理状态则不作要求,导致体育教学的简单化,从而使得普遍看到的现象为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一旦脱离学校,参与体育的几率很小,导致对体育了解不深,也不感兴趣。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指导的普及应该多考虑对学生成长的长远效应。
  三、体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调整学习内容,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和科学发展相适应,体现出体育教育的时代性、发展性和民族性。
  建立合理的的成绩考核办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成绩的考试不但要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绝对水平的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对努力的求知程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创立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创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感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各种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关心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不同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针对兴趣爱好等方面精心组织与改进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也给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好多大学生,无目标,无动力,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都要求学校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而体育教育又是完成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如今我们学校体育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全面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我国学校应该更新学校体育观念、充分挖掘各类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充分挖掘课外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潜力,使学校体育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发布时间】2019/6/11 20:56:39
  • 【点击频次】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