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常见错误分析

 

【作者】 王述霞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金冢子镇金冢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过程中,学校会发现,有些学生不仅计算的准确率高,而且速度非常快,这与他们对于简便计算技巧的熟练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什么是简便计算,又该如何切实做好简便计算呢?带着上述问题,文章以“小学数学简便计算中的常见错误”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实际,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明确小学生简便计算的现状,并作出有针对性改进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

  1 、引言
  在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活动中,虽然知识点多,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规律可循,比如说计算就是如此,如果了解和掌握规律,计算就可以简单化,就可以更快,准确率也会更高。由此可见,关于“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关于小学数学简便计算中常见错误的研究与分析
  2.1对于运算定律的掌握不够扎实
  错误方法: 33×25=( 11×3)×25 =( 11×25)×(3×25) = 275×75= 20625
  原因分析: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外形上非常的相似,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视觉或者知觉上的错误,错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运用,从这个现象上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像上题三个连乘应选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而不应选用乘法分配律。
  解决对策: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入手,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而应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意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加以练习(如下),以区别两种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及其运用后所产生不同的简便程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算定律的理解。
  33×25 33×25
  =( 11×3)×25 =(30+3×25
  = 11×(3×25) =30×25+3×25
  = 11×75 =750+75
  =825 =825
  2.1对于简便计算的应用实际不够明确什
  例:学生做作业时,发现如“ 109×13+67× 25” 类题,许多学生开始抓耳挠腮,左思右想不得其果。经过一番苦苦思索后,有学生满脸茫然地举手问:“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
  原因分析: 这种现象在简便计算中出现的也并不少,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了简便计算后,所有的运算就都可以进行简便计算,而当碰到不能简便的运算题时,就不知所措了。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中是最常见的,这是由于学习的定势作用引起的。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计算后,所有的练习题都是这一类,又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所有的练习题也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但缺点是容易形成定势,即学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不动脑筋地依葫芦画瓢。
  解决对策:对于这中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建立起全面的观点。简便计算因其突出简便的特性,容易使学校把眼光紧盯着简便,以为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尤其在倡导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这种观点更凸现出它的局限性。简便计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部分,因此,简便计算的教学中应建立在真实的计算教学背景上,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计算教学来谈简便计算。否则,学生只能是“只见树林而不见森林”,等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时,学生往往运算式题感到漠然,或是把能简便的式题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演算下来,或是把一些不能简便的式题乱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因此,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让学生知道有些习题通过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而有些则不能,甚至用了运算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复杂。
  2.3简便计算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正确的变化
  例: ( 1)49×(26+75) (2)193×25
  = 49×26+49×75 =(100+93)×25
  = (50-1)*26+(50-1)*75 =100×25+93×25
  = 50*26-1*26+50*75-1*75 =2500+2325
  = 4949
  原因分析: 在学生订正作业时,他们都很可惜的表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就不是简便计算!也有的学生说:“我根本没仔细看过题目,因为是简便计算嘛,所以拿上来就运用运算定律。”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简便意识所造成的,他们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不管从能使运算简便上还是解题的趣味性上说都给很多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乐,同时也会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意识,那就是追求计算的简便性。学生的这种简便计算的意识正是学校所需要的,但处理地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的错误意识倾向,致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以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
  2.4容易受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干扰
  例:379-136+164
  = 379-(136+164)
  = 379-300
  = 79
  原因分析: 简便计算的当中有一个很常用的思想就是“凑整”,凑成整十整百。这种思想能使计算简便,但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有些题,由于受数字的干扰,学生容易出现违背运算法则,盲目追求“凑整”。如上题中,学生因看到 136+164=300,就误以为可以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是要能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通过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上题中的错误主要来自算式本身数字的干扰,针对这类错误,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地学习态度,从小养成用估算或按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
  3 、结语
  简便计算是计算教学中的一块相当重要的内容,但是它具有丰富的数学教学内涵,学校在关注学生对于计算技能掌握的同时,更要关注其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的培养,使学生的简便计算不再为了因为题目要求而简便,使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一个看到计算就能想着“我应该怎么计算才能使更快地得到答案”,将这种简便的一是带入其它的学习应用当中,真正将简便变成一种意识,一种思想,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
  • 【发布时间】2019/6/11 20:59:26
  • 【点击频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