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多样化教学 提升表达能力

 

【作者】 叶时珍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社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教学要指向表达的理念正在逐步得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的内容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学生言语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深入辨析并迁移运用语言,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表达能力;阅读教学;多样化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阅读教学指向表达的理念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真正契合,因此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整体不高。如何才能真正把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呢?
  一、鼓励质疑,联系实践
  提问是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都来源于教师。其实,教师可以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师生合作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把阅读过程中有疑惑的问题都提出来。学生通过阅读,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文中汤姆好不容易把大鲈鱼提到岸上,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汤姆当时是很不理解,也很不情愿的心理,感到十分难过。汤姆说;“放心吧,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爸爸马上回答“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他只好慢慢地把鱼放回水中。在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就提出质疑了,自己的儿子钓到了一条大鲈鱼,而且又没人看见,为什么要放呢?老师就通过这个问题进行讲述。因为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时间还没到,这样我们是违背规律。告诉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内容,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感知体验,推测出爸爸是个严格教育孩子的爸爸。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告诉学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有些规则只受道德约束,实践它们完全靠自觉自律的。
  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教师则针对学生的质疑,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帮助学生高效地解决了问题。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非常投入的去倾听教师的分析,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自主阅读,收获乐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几乎都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感受不到一点阅读的乐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切身体验阅读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螳螂捕蝉》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在故事里经常会听《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对于这个故事也比较熟悉,所以,教师大可不必再从头分析一遍文章内容,而是给他们布置几项自主阅读任务即可,任务一: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要求简明扼要。任务二: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词语表达出这几个人物最鲜明的性格特点。任务三:为什么唐僧总是那么容易相信白骨精,而不相信自己的徒弟呢?你认为唐僧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在你身边有出现过与文中情节相似的情景吗?你有什么感悟吗?
  这三个阅读任务的设置,难度一个比一个大,会随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层深入,十分符合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深入辨析,对比表达效果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就是要学习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准妥帖,而比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大至篇章、表达顺序、写作方法,小至字词、标点、语气等都可以作为比较的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理解文本,获得能力的提高。
  如,苏教版的《黄鹤楼送别》一文有“仰望”“远眺”“凝视”这几个词语。这几个词语都有“看”的意思。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用“看”来表达呢?在教学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画出这些词语,并结合上下文语境想想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结合“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这些句子,很容易就理解了它们的区别:“同样表示‘看’,‘仰望’有向上看的意思,‘远眺’有向远处看的意思……用这些词语,表示他们目光聚集的焦点不同。”这样,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进一层,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该案例中,教师从文中特殊的词语出发,引领学生感悟体验,明晰这些词语的具体区别,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有效提升。
  四、积极创设语境,促进表达迁移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中一些独特的写作方法,教师不要直接让学生现学现用,迁移表达,而是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设鲜活的语境,使学生有个孕育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化“他用”为“我用”,使学生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言语体验,提升表达效果。
  如,苏教版《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二段以总—分的结构形式介绍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这段话先以总起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来概括说明,然后围绕这句中心句来概括说明,作者用排比、比喻的形式具体描写了每种云雾的特点。在教学时,根据文本的特点,笔者创设了这样的语境让学生迁移运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天上的云雾千变万化,作者把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比成了什么?你知道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怎样吗?请你以‘笼罩在山头的云雾为题’为总起句,把自己知道的云雾笼罩在山顶,山腰,山脚各种各样的方式讲给弟弟妹妹们听,好吗?”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嗯,却蕴含着极大的深意。它训练形式特别,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但又不是机械重复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该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文的性质特点,精心选择了言语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言语体验活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了明确的言语训练方法、路径,获得了言语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主体,强化阅读体验,使学生在阅读中既能掌握重要的知识,又能激发创造性思维,还能获得情感的升华,在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之间,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参考2017年11月
  [2]小学教学参考2017年8月
  [3]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12月
  [4]江苏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
  • 【发布时间】2019/6/30 11:46:28
  • 【点击频次】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