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阅读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最好选择

 

【作者】 陈昌妹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红莲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应当注重: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2.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3.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而相关的调查研究反映出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阅读量少、品位低,功利现象较普遍,其次,教师的课内阅读教学方法有待提高,以及学校、家庭的阅读平台亦亟待完善。本文将围绕调研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通过改善课内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教学;家庭氛围;阅读平台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
  经调查当今小学生大多数不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不过这主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经过归纳整理,主要问题如下:
  (一)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差
  首先,小学语文老师总会误以为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学生也能理解,因此常在课堂上以自己的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种由老师代替思考的阅读教学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小学生无法掌握自主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大部分人看书时耐心较差,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在半小时以内,半小时里能看多少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期有5—10分钟,那么剩下的多少时间能集中精力看书,况且这半小时也并不全是一次完成的,如果分成2次或更多次,这效果如何?据一些成功学校的做法,学生每天看书以持续40—60分钟为好。
  (二)功利阅读现象普遍
  在国内某网站,中小学教辅畅销排行榜中,《全国68所名牌小学:小学语文升学夺冠知识大集结(修订版)》、工具书、优秀作文大全、高分作文素材等畅销书占据主流。优秀古诗词、名人自传、经典著作等有利于等被挤出主流。
  (三)娱乐式、休闲式读物充斥市场
  漫画是一定想象力的产物,笑话集也是从生活中感受幽默,因此适量阅读此类读物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创新思维,提高想象力。但是,沉迷其中的小学生大有人在,小学校门口、市内图书店等,均把该读物作为热销品放在显眼的位置,而每一本都价格不菲,还都是连载型的,圈了不少学生的钱。而家长也拗不过孩子,大部分都认为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慷慨的买单。 
  (四)阅读平台亟待完善
  1.家庭缺乏阅读氛围
  多数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阅读上的指导。多数家长到了周末就要补觉,两天都待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叫嚷着:“宝贝,去看书”,或者“宝贝,去写作业”!嘴上说着是“陪孩子”,实质上是有点偷懒的行为。孩子是会模仿家长的行动的,看着你在看电视,他们又怎么会自觉地写作业呢?还不如放下遥控器,多给孩子朗读诗词,教其写字画画,或者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多逛逛,感受在知识里畅游的愉悦。
  2.学校阅读平台亟待完善
  有些小学图书馆形同虚设,要么平时不开放,要么馆藏书籍量少得可怜;又或者有些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以学生不住宿或者经费不足为由,连阅览室都没有设立。这将导致,学生若课外不购买书籍,那他们只能依靠教材进行阅读,知识面将受限。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重要性分析
  (一)世界各国都重视儿童阅读教育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我国教育界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一直十分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二)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受用终身
  当我们静静地审视生命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人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做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男儿须读五车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古今中的名言,无一不说明读书的重要性。确实,让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师长送给孩子们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
  三、关于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建议 
  (一)课内阅读教学,应注意方法的优化
  1.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3.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使他们学会阅读,开拓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且使他们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不应限定图书种类,比如一定要读名人传记、四大名著等,鼓励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引导学生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
  其次,教育学专家霍懋征认为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深浅与内容偏重也要有不同。而阅读那些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歌、容纳了大量的成语与谚语的知识性图书对孩子来说永远大有裨益。
  最后,要尊重孩子的兴趣,顺其自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书的爱好也是如此,有人喜欢大江东去的豪迈,也有人喜欢小桥流水的细腻。不要一味地逼着孩子读他不喜欢的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只会增加孩子对书的厌恶。
  (三)呼吁家长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人际关系、教育影响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家庭图书室应该和家庭一起诞生,家庭阅读氛围始终值得投入全部精力去营造;在学龄时期的学生价值观逐步形成,“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的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这一点也决定着青年人的观点和情感的形成,决定着他对自己义务的态度。”
  (四)完善阅读平台
  1.呼吁政府增加投资力度
  建议政府把投资重心从政绩工程转向对小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图书设施建设上来。政府应当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图书和阅览设施。
  2.建立学校图书室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学图书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每所小学都有图书室。图书的配备要适合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内容广泛,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图书室的书籍要经常补充、更新,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展视野。
  3.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相对于学校图书馆来说,在管理上更加灵活,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同一班级学生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是学校图书室的重要补充。教室能够通过组织学生购买、捐赠、募捐等方式,为小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
  结语
  培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孩子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修养、道德情操的熏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师长送给孩子们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
  注释: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二)阅读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二)阅读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参考文献:
  [1]容雪萍. 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田——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 珠江教育论坛[J]. 2013年,第1期
  [2]崔素芹.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东明县为例. 重庆:西南大学,2010
  • 【发布时间】2019/6/30 11:50:58
  • 【点击频次】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