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 董国军

【机构】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长沙干玛乡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抓住教学重难点,过程不仅要备老师,还要备学生,教学手段要新颖、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能达到高效率的同时设计合理,目标清晰,环环相扣。要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 民族地区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有效发展

  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我们民族地区小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其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要合理设计,目标清晰,环环相扣。要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小学生尤其是我们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
  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认知因素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
  (1)、整体感知语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 
  (2)、理解、感悟、欣赏语言;我们民族地区小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我们民族地区小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评价、写作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出评价并欣赏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读物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巩固和记忆。
  (3)、积累语言;我们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积累就是储存。他们语言的储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积累,日久天长,就会派上用场。积累语言主要靠熟读、背诵。目前,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们都很重视背诵,但是缺乏背诵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当然,要求学生背诵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4)、运用语言;要给小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机会,通过多形式的练习达到会用的目的。在语言运用上基础性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着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又是层层深入的。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完成全过程,而一节课则可以某一两个因素为主。全过程是通过初读—→细读—→深读—→熟读来实现的。此外,识字教学、作文教学也要遵循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进行。如识字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初步读出生字字音、认识字形)—→思维(进一步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记忆积累(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字的音形义)—→运用(写字、造句、辨认等)。作文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观察事物、实验、初步解题)—→思维(构思、立意、拟作文提纲)—→记忆(提取平时读书、观察的积蓄)—→运用(打草稿、修改、誊写)等等。
  二、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民族地区小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段话讲得很清楚,我们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能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称得上教学的成功。要达到此两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这一原则一直贯彻不利,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多,学生的语文实践少。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练习;敢于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说,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到孩子们身上,才能促进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儿童少年。小学生的发展必须靠自身的内在因素、内部动力。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我们教师以过多的讲读代替他们的语文实践,其语文能力就不会明显地提高。当然,客观条件—→主要是教师的启发、指导、解惑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我们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三、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小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设计中体现尊重小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原理则要求我们教师要全面了解班里学习好、中、差三类学生。学生学习的好、中、差分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还有余力完成大纲外教师选的或自选的读、写材料;学习中等的学生完成大纲要求不费力气;学习差的学生完成大纲要求有一定困难,或完不成、或经过教师指导、帮助才能完成。三类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是好、中、差生可以逐级上升,也会逐级下降,也还有差生升入好学生一类或优秀生降到差生类。不论是哪种情况,我们教师都要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鼓励或帮助指导。幷使三类学生都能不断提高,逐步减少或消灭出现差生的现象。
  总之,在我们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分类指导,扬长补短,在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其良好的个性点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波.《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怎样设计》王林波小语工作室,2016-11-18
  [2]董丽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网易博客,2012-04-05
  • 【发布时间】2019/6/30 12:06:35
  • 【点击频次】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