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探究小学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培养

 

【作者】 楼馨忆

【机构】 海南省昌江县叉河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音准与节奏都是其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加强对音准与节奏的把握,才能将音乐中蕴含的美感充分表达出来,小学是学生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使学生把握音乐节奏与音准,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小学唱歌课;音准和节奏;可塑性

  在音乐学习中,音准属于灵魂,节奏属于骨骼,通过对这二者的掌握,能够将音乐中的内涵充分表达出来。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不仅需要传道,也需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学习,进而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 培养学生音准的策略
  (一) 使学生懂得如何聆听
  为了吸引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唤醒学生的听觉,使学生逐渐形成聆听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在学习中知道如何进行表达,进而使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提升学生对旋律的解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肢体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分辨旋律的高低,在遇到高音时,就使用手势上升的方式,在遇到低音时,就运用手势下降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如何应该更好的聆听,在聆听时也能变的更专注。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乐于加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二)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分辨方法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分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音乐分辨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琴类乐器对学生进行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辅助学生进行音阶的学习与训练,而音阶的学习不仅可以使用唱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听音的方式,在实际练习中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种方式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在长期的练习与积累中学会分辨音阶,促进学生听觉能力的提升。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唱歌中就能够感觉出音阶的正确与否。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纪较小,听觉相对较弱,在对音阶进行判断时会发生误判的情况,以声音的大小作为对音阶的评判标准,这种认识上的错误需要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正确的音阶判断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有关高低音的正确认知。
  二、 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一) 加强对学生在气息上的指导
  呼吸是学生在唱歌中的主要动力,歌声是建立在呼吸的基础之上,音准的把握,发音的质量、美感以及情感的表达都与发音存在紧密联系。而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气息掌握能力的培养,运用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示范,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气息的要领。学生对于气息要领的掌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压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气息这部分知识的讲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气息实现更好的掌握,可以让学生使用丹田发声,在发声时,要使腹肌收紧,以双肋为支撑,感觉气是经过丹田,然后向上产生,然后经过腹腔发出声音。
  (二) 使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律动
  律动主要是指音乐中节奏的动感,是一种规律较为明显的运动,很多人在听完音乐后,身体会跟着听到的音乐节奏律动起来,在感受律动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逐渐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节奏感。例如在进行《我是小音乐家》这首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通过指挥动作的变化以及拍手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感,分辨节奏感的强弱,在找到拍子的同时,掌握律动中的规律。而在进行实际演唱时,学生可以运用摆动身体的方式学习,在实现身体协调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身的律动感。
  (三) 培养学生学习乐器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于节奏感的把握,除了运用律动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学习乐器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要学习音乐的节奏曲谱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以此为参考,然后积极寻找这一曲谱相符合的乐器,使学生在玩乐的同时,能够掌握相应的音乐节奏,同时乐器的使用也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例如在学习<<放牛山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例如:用三角铁、木鱼、铃鼓等打击乐器进行伴奏。总的来讲,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十分必要。通过教师的集中讲授,学生能够对音乐中的节奏感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准确的把握,为今后音乐的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四) 加强对学生的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听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对动作节奏的训练。由于音乐是一门和听力紧密相关的艺术,因此在进行节奏训练时首先可以从听力入手,它是学习音乐和唱歌的基础,能够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播放自然界中的声音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声音,如风声、雨声、鸟声、狗吠声、走路声等,通过对这些声音的播放能够提升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兴趣,也能加强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同时在音乐教师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跟着不同的歌曲拍节拍,加强对学生动作节奏的训练。
  (五) 教师改善音乐教学中的方式
  学科与学科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彼此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被广泛倡导,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必要。而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加强它与美术、数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这种方式的运用也更加生动、活泼,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六)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一般会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对于节奏的理解与把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同时由于这个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而将节奏感的讲授运用在具体的生活实践钟,就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舞蹈、多媒体、唱歌等多种形式开展音乐教学,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在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遍,让学生跟着演唱,在演唱熟练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歌曲中的节奏、律动,运用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舞台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为节奏感内容的讲授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参考国外先进实例,使学生对节奏感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束语
  总之,音准和节奏都是构成音乐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注重对音准与节奏的讲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同时要抓住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音乐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学习体系,提升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能力,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实现综合素养的强化。
  参考文献:
  [1]林茜婷.节奏、音准、旋律——谈柯达伊音乐教学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精准切入路径[J].北方音乐,2018,38(14):160.
  [2]贾洪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J].北方音乐,2017,37(20):224. 
  [3]周颖.通过音准、节奏训练对小学常态合唱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9):191. 
  • 【发布时间】2019/6/30 12:08:38
  • 【点击频次】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