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赏儿歌童趣 创语言韵美

 

【作者】 程 珊

【机构】 浙江省武义县桐琴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好的儿歌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歌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歌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童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绿色歌谣;欣赏创作

  一、儿歌教学的“四步走”
  (一)收集儿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要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环境。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儿歌童谣发布阵地,让学生一来到教室就被这浓郁的儿歌童谣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习儿歌、吟诵儿歌、感受儿歌、创编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欣赏儿歌,了解儿歌的基本知识
  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积淀的儿歌浩如烟海,教师挑选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或是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儿歌,递给那些稚气的孩童朗读。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同时,读儿歌,赏儿歌也丰富了学生的童年生活。
  (三)品味儿歌,感受儿歌的美,仿写儿歌
  儿歌童谣作为一种文学体式,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反映内容上都蕴含着美,引导学生去认识、去发现、去辨别,就会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韵律美,自然美,生活美。
  (四)创作儿歌,提高写作技能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可以改变你的写作技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别人的儿歌,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与梳理。即儿歌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样的,主要内容来源是什么,自编儿歌还有什么讲究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编写儿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获取大量来自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信息和经验,这些信息和经验在教学活动中的激活和利用就是自己编写儿歌的宝贵资源。在总结阶段,教师还可以将全班,甚至全年级学生的作品集合,并选编优秀的作品进行小册子地编印。然后,再进行品读、赏析。
  二、具体教学方法
  (一)比一比,晒一晒,师生合作收集“绿色儿歌”。
  1.教师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优秀儿歌。
  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利用互联网,来到劳动群众中,收集到了各类资料。
  如关于农谚的:月光光,好种姜,姜必目,好种竹,竹开花,好种瓜,瓜茫大,孙仔摘来卖,卖到三点钱等
  2.学生课后收集的儿歌。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收集的儿歌就特别具有地方色彩。
  如闽南童谣:
  [新年歌]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金,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囝婿,十二查某囝转来拜,十三食泔糜仔配芥菜,十四结登棚,十五上元瞑,十六拆灯棚。
  (二)创设各种活动,了解儿歌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
  1. 学习儿歌,感受语言美、韵律美、形式美,热爱我国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儿歌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启迪言语智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
  2.学校通过“儿歌诵读会”,激发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争当“儿歌之星”。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读儿歌,背儿歌,从快乐的诵读和讨论中体验儿歌的魅力。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会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喜欢上语文。从儿歌入手,逐渐成为一名浓浓书香气的博爱孩子。好的儿歌是需要大声朗读的,而朗读也是一个吸引孩子兴趣的好方法。请孩子大声朗读儿歌,可以让他们感受儿歌语言的魅力。当孩子们从读儿歌、诵儿歌中得到了灵感,就可以开始创作。
  3.学校从去年开始,开展了师生大悦读活动。低年级学生分为晨间诵读(早读8:15-8:20)、课前齐读(每节课前两分钟)、午间悦读(每周三中午)、落暮吟诵(放学后吟诵诗词出校门)等四个环节,让学生浸润在诗的海洋中,耳濡目染。这些环节诵读的诗篇,也是经过各年级语文老师的精心挑选,细心讲解。
  (三)品味儿歌,感受儿歌的美,仿写儿歌
  儿歌童谣作为一种文学体式,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反映内容上都蕴含着美,引导学生去认识、去发现、去辨别,就会感受其美。儿歌包括语言美,韵律美,自然美,生活美。
  (四)创作儿歌,提高写作技能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别人的童谣,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与梳理。学生创作的优秀儿歌,不是产生在课堂上,而是产生在校园里、社会上、大自然中。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放手让他们走出课堂,到校园,到操场,到各类活动竞赛中,到田野,到公园,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
  1. 学校紧紧抓住各级各类征文比赛的机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学活动,参加县“童心话水 牵手明天”、“水来告诉你”童谣大赛,推送作品30余篇,如四(1)胡静怡的《手 指 歌》,获金华市童谣大赛优秀作品:“我的好外婆/我来教您唱手指歌//拇指弯弯/问声好/食指搭搭/架座桥/小指勾勾/说话算数/不做小狗狗//手掌拍拍/要做好朋友/外婆听了/笑呵呵//”
  2.学校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对儿歌的创作热情。比如社团活动,采风活动。不仅精心修改学生的作品,并把优秀作品展示到校内的橱窗中,厕所文化中。
  三、反思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自开展儿歌教学以来,虽然我们的进步明显,成绩喜人,可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由于虽然在儿歌的欣赏上,教师完成了收集,整理并运用到课堂当中,但欣赏内容单调,方法单一。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儿歌的教育意义,更深入地开发关于儿歌的校本课程。
  (二),虽然一直在强调儿歌的仿写,编写,但没有请专业的专家进行教育指导,没有系统地进行培训,同学们创作热情高涨,可是高质量的作品有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对小学地段学生进行教育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每一首儿歌都是一粒美的种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热爱儿歌,那么他就会从儿歌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吟诵儿歌中净化自己的心灵,童心将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心田,长出一片绿色。
  参考文献:
  [1]苗秀芳.亲近童谣 学习语文[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
  [2]苏敏,赵国平 .读写结合,由仿到创,在童声中感受童真《新课程上》2012
  [3]朱素蓉.儿歌创编教学实践与思考.《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
  [4]林芳萍.创作与思考:儿歌与我.《中国儿童文化》.2013
  • 【发布时间】2019/6/30 12:16:12
  • 【点击频次】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