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格培养

 

【作者】 谭红梅

【机构】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身处的环境与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和决定着他所形成的人格,人格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举足轻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青少年时期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施教者必须把握良机。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目标设计首先确定的是知识目标,而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例如: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不仅要分析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更要通过多种角度发掘其蕴涵的人文素养因素:或通过“徙木赏金”“立木为信”的典故,使学生感悟到无论做人还是治国,都必须做到诚信。诚为信之基,信为事之本。做任何事言必行,行必果,方能取信于人,得到理解与支持。或通过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说明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是政策措施成功与否的基础。古今同理,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属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顺民心,合民意,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通过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言论,使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是一种历史进化论观点,感受到商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以上多角度的渲染,使整堂课浸润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达到情感、知识、思想、能力教育合一的效果。
  2、领略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自觉学习其优秀人格
  历史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这三者中的核心。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而且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水平还较有限,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历史人物来进行,因此历史人物教学就成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和重点。历史人物不仅制造了历史事件,创造出了历史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人物精神财富的核
  心即是他的人格魅力。因此,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历史活动教学中开展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学习与探究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活动的设计应以初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及历史人物教学的内容为参照依据,这样对初中生的人格教育实践才能具有较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初中三年教学活动计划中,期望学生通过七年级的活动能对历史人物的人格特征有感性认识。到八年级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和传记阅读逐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在反思自我中初步对人生进行思考。然后到九年级时学生能对历史人物的人格产生理性认识,并在榜样学习中逐渐培养自我人格教育的能力,从而为形成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使学生从“认识他人人格→反思自己人格→塑造健全人格”。
  3、各种教学双边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首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引导学生追求健康人格。
  教师在课堂讲述历史故事,通过历史事实来评价教材中历史人物的人格特点。赞美其中的优秀人格,批判其中人格的卑劣成分。要求教师的讲课精彩生动,声情并茂,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表述自己的人格取向,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通过教师的引导,根据历史学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特点,把远离学生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栩栩如生的人物,让学生从中感受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接受美好人格的熏陶,摒弃人格的弱点,为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营养源。
  其次,适当让学生进行历史体验活动。
  尽管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但是历史课却可以让时光“倒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研究历史,通过体验活动加深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理解,感悟责任,提升人格。比如:“爱国”是一个特别抽象的概念,它是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种激情、情绪体验及行为表现。在教学中能够通过播放音乐,烘托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学生去感受抗日的洪流,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激情。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人格。又如在上〈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课时,让学生分别以殖民者和黑奴的身份来讲述自己的历程,在讲述活动中,学生在同情黑奴悲惨命运痛恨殖民者的同时,也形成了平等、博爱的种族观念,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爱国影片让学生观看,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情境的体验。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办历史小报、收集邮票、纪念章、排演历史节目、组织辩论赛、开历史故事会、乡土历史社会调查等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中感悟到课内教学所感受不到的东西,去探索课内教学所不知晓的奥秘。
  再次,多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主要是学生对教材或课外读物的文本阅读。一方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有意识地、不间断地进行启发和诱导,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文本中人格因素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对自身人格进行修复与提升。我常常推荐一些文章和书籍让学生去阅读,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阅读报刊杂志,查阅资料,密切注意其中的人格因素。让学生接触优秀的作品,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念,让学生在不断的自省中形成独立人格。越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形成的人格特点,越能经受得住人生的考验。
  4、建构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人格的养成是一个变动的过程;人格养成是人一生的事情,要看重如何对待自己与别人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发表议论,甚至可以用讨论式来上整堂历史课,教师要机敏分析,及时地引导,或通过角色体验完善其人格;人格养成评价不能用单一的办法,要因人而异,必须包含学力与智能的内容,多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过程。从而,在历史教学中形成评价健全、完美人格的标准。
  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应多样化,可采用提问、作业、口试、笔试等形式,方法可采用办故事会或辨论赛、做文摘卡、绘制历史题材的图画、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或黑板报、编演历史剧、设计历史题材的软件、撰写历史考察报告或小论文等。摆脱过去单一以考试为形式,以分数高低为衡量标准的模式,实现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
  理想的历史教育理念,首要的问题在目标定位上的纠偏,改变以往过分突出其工具性的偏谬,使历史教育回归其本质,即承载人文素质的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须契合这种理念。
  • 【发布时间】2019/8/7 15:50:10
  • 【点击频次】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