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作者】 刘伯伟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护安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面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寻找对策。有的学校开展了校园文明月、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但是,困难依然很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良好的组织体系,教育活动是间断的,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能落到实处,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
  一、统筹规划,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要对流动人口进行定期统计,严格执法,彻查不良娱乐场所,要贴挂宣传标语,定期开设宣传专栏,净化社区环境。
  政府要把社区教育作为政府职责之一,在经费、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投入,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构建学习社区,促进每个社区成员不断学习,人人重视学习并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要充分开发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社区居委会要广泛发动社区内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社区内的教育和各种培训任务。学校向社区开放,做到资源共享,使社区成为一所能满足全体社区成员学习需求的“大学校”,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文化。
  学校的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划区就近入学政策,保障城乡结合部初中的生源稳定,要完善硬件建设,实施城乡结对,平衡教师资源。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区域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要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在保证适龄儿童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城乡结合部学校倾斜。
  二、家庭要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基”
  家庭要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理解和平等对待孩子,促进有效沟通,孩子有困难时耐心交流,正确引导。
  学校要引导家长培养学生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激能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对人理解、尊重、宽容。
  家庭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具有接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以及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
  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卢梭说过:“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抵制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家庭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坚实后盾。父母要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庭成员要感情融洽,态度和善,心理相容,要与孩子谈心,及时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理解。
  家长应该积极主动与学校交流。学校主持召开的家长会,是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
  三、学校要多些温情,多些阳光
  城乡结合部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特殊性,要整合教育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交流、沟通与宣传,让教师、家长、社区、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城乡结全部初级中学发展的特殊困难,提升师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感,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全员参与,通过参与,形成开放、平等、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要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能力。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灌输和单纯的强制是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的。
  学校要大力弘扬健康的传统文化,如勤劳俭朴、邻里相助、诚实守信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品”,要用心打造校门及围墙、运动场、学生食堂、厕所、教学实验楼及教学楼、楼道楼梯、各功能室、教室,让围墙会“说话”,教室会“唱歌”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学校要确定校徽、校旗,要梳理学校精神和办学理想、校训,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开齐德育课程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系统化和完整化,要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制度,公正、客观地看到学生的发展,肯定学生的进步,要赏识学生、相信学生。赞赏是学生发展的不懈动力。学校不能用简单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一切,忽视学生的进步。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要尊重学生。学生才是发展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生的伙伴。
  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小班化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应根据学生毕业后流向多元化的特点,利用本校资源,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职业准备”。
  学校要整合教师资源,加强教师发展的机制建设,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制为管理手段,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互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力度,加强学科交融渗透,加速教师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学校要做好培养骨干教师的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自己的土专家、土名师;努力营造人才引进和成长的良好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规律、掌握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规律,了解学情,不断进取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敬业、奉献和爱生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和育人水平。
  学校要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办学特色为依托,实施的积极向上、充满生命的绿色教育,要关心学生,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条路都充满深情,让一草一木都能给学生熏陶和感染。教师要真正了解教育的对象,要培养学生的“知行统一”,要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欲成第一等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细节成就品行,细节渗透品行。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还必须依靠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参与、体验中自醒、自觉、自悟,树立社会责任心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我们的具体的做法,首先是“请进来,走出去”。为了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我们不但请法纪人员作报告,还让“服刑改造较好的人员”现身说法,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从心灵深处认识到知法懂法遵守法律的重要。我们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到社区参加有益的活动,如“做一天清洁工”,感受环境维护及爱护公共卫生的重要,事后让学生根据体验创作漫画、板报,宣传环保。
  城乡结合部学校要引导学生立大志,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觉克服不良习惯,战胜自己的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败,胜不骄、败不馁。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调动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 【发布时间】2019/8/7 15:52:46
  • 【点击频次】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