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略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作者】 段勇军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公民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国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强调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发现通过多层次的有效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习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前提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世界范围内的物质的、观念的许多形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凭着曾经拥有的知识想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讲,就越显重要了。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知识更新速度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首先是阅读指导。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所以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史料、历史地图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其次是思维指导。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三是掌握历史的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第三是探究指导。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历史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在学生掌握一定历史学习方法,敢于讨论、善于发表自己见解时,教师就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挖掘历史学习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逐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相互之间提出问题、学生提问老师等多种提问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也让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中初步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
  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科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生集体交互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新课程观念指导下,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越来越强,这样,就带来了学生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转轨与转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将学习的假设定位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领悟与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与交流。然而缺乏合作意识的人是发展欠缺的人,这样的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正如孔子所说:“读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能实现平等互补,英国作家肖伯纳曾所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两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如果几十个我相互交换思想,那么每个我就可能获得几十种思想。”于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改变教学过程“满堂灌”的现象。
  三、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全面调控,适当评价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特别是活动课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组成小组,简单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既不指导也不监控学生的举动,结果造成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要么个人埋头钻研,要么个别乘机开小差、说闲话,真正参与的人少,场面热闹而收效甚微。造成这样结果其原因在于教师只是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只要能够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因此,老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应有所作为,进行有效调控,才能使之真正富有实效。
  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合作学习的有效操作要略及评价:
  1.要有明确的主题
  主题任务的确定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主题,合作就是空话连天。
  2.分组要合理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历史科学习较好的和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分到一起。
  3.操作要规范
  (1)课前作好准备;(2)开展小组互评活动;(3)正确处理中心发言人(或小组长)的角色;(4)要给予足够的时间。
  4.要进行全班交流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以达到资源共享,完成主题任务。案例中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思维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案例2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这种交流达到了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5.注重合作互动方式的多样性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如果每次合作的形式都单一,学生难免会厌倦,失去兴趣和参与热情。合作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境,研究并灵活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①任务分工式讨论、②书写式讨论、③切片拼接法、④共学式、⑤小组调查法等等。
  6.关注学生认知特征,完善发展性教学评价
  初中的学生好动,喜欢表现自我,敢大胆指出别人不足,能按老师要求去积极讨论,特别到七年级下学期、八年级、九年级时,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知识和素质,合作学习更是适合他们,这当然需要老师进行有效指导。
  实践证明,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变被动的单向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通过交流、合作还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知识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是极为有利的。自主合作学习符合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对学生发展有利,又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 【发布时间】2019/8/7 16:32:20
  • 【点击频次】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