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实效性

 

【作者】 李晓丽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马鞍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德育是育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应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都要参与德育教育的全程管理,要关注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
  首先,教材阅读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手段。教师必须要有“德育渗透”意识。教材阅读是进行的与教育的很好的方法,教师帮助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文道统一原则,不要只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去教学生字、词、句、段、篇、语法等等基础知识。为了考试而教,为了教书而教,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德育渗透点,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自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要求教师要做到潜移默化,和风细雨,无为而治,求本逐末,循循善诱,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搞得轰轰烈烈,要求稳。才能使孩子保持公正的心进入社会,这种教育不是一句话就能有效的,这需要多年的基础,也不是一个老师能做到,而是一个循环,它是一个工程。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例如有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最后,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的孩子们可塑性都很强,老师的一言一行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都很重。但是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雷锋你在哪里》一文时,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课后同学们自觉地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知识的教授固然重要,对孩子们的德育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科内容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1.《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语文教学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学生经常地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基于这种理念,需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中德育渗透点,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自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德育工作者要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可以开展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课题研究,开展校本研究,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展示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互动研讨,使我们开阔眼界,学习和借鉴。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不要牵强附会,更不要脱离语文课的特点,要讲究自然的“渗透”。“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我想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
  如何达到这种效果。首先,教师必须要有“德育渗透”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我们头脑中要树立“德育渗透”意识。其次,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做好“德育渗透”预设,教学预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也能做到“德育渗透”预设,那么,他的课堂就能做到叙事与明理相协调,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相统一,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相一致。葵英小学展示的语文课,如果课前没有德育渗透的预设,她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游刃有余,上得如此精彩了。
  • 【发布时间】2019/8/7 16:32:56
  • 【点击频次】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