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石 丽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蓬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地发展,主动、生动地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小学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主体参与,为学生的自主有效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天地,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以达到知能统一,知情和谐,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地发展,主动、生动地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知识的接受体,是被塑造的客体。因此,教师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小学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课堂激趣,让学生动脑
   兴趣是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源泉。因此,每一个教育成功的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都会创设出很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想学又乐学。
   (一)多媒体手段,引人入胜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那鲜活的画面,欣赏那美妙的声音。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u、ou、iu时,因为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就展示乌鸦、狗、牛的CAL课件;教学单韵母O时,就演示一只公鸡向着东方正在打鸣;教学《瀑布》一文,引入课题时,可以播放微视频,展示瀑布的画面,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整体感知瀑面的壮美。
   (二)设疑引思,激发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和表象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联想,是对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例如学了《新型玻璃》一文后,学生明白了文中所列举的几种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老师适时问道:你们还知道哪些哪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呢?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再抽生汇报——有的说防弹玻璃可以防子弹及打击,有的说防雾玻璃,还有的说…...最后,我总结道: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很多有特殊作用的新型玻璃,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学们,你们想发明一种什么玻璃呢?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在写下来(提示:要写清楚名称、特点和用途)。想象能够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并激励他们不断地发现、钻研和探求。
   (三)信任加鼓励,创设愉悦氛围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主要是看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是否给他们足够的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能不能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活跃和有趣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用信任和鼓励的语言,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如“你真行”、“你是好样的!”、“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请你把了写好些,行吗?”、“这次作业做得太好啦,继续努力吧!”……这些短语,我经常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上,如果学生答对了,我会说:“你答得太好啦,希继续努力!”、“今天表现很出色”……如果答错了,我会说:“你下次一定能答对”。这样,用这些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充满自信,激发向上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巧妙设计,让学生动手
  动手是学生将想象变为现实的一种手段,是学生乐意创新的基础。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认识源于活动,智慧始于动作。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动手操作,谈他们所得,让他们充分感知,为在实际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一画:如,我在教学《春风吹》一课前,先带领学生到野外找春天,让学生感知春天到了,体会春景的美,然后根据自己亲眼见到的景物,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用上鲜明的色彩把眼里的春天画下来。最后学习课文,这时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生对“春”的认识已经有了丰富体验,感性的东西有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丰富课文的内容。
  二演:例如教学“负荆请罪”这个片段时,教师在学生了解了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先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明确蔺相如和廉颇各自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当时的内心想法;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最后推选一个优秀的小组戴上老师课前准备好的道具上台表演(师提示他们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等)。学生为了使表演更具真实性,更能体现廉颇知错就改、为大局着想、热爱国家和蔺相如的宽宏大度、以大局为重的品质,就要充分想象他们俩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如何和好如初,最终两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对书中文字以及头脑中所得到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各自不同的联想和想象,将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话语,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和提高。
  三操作: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读熟课文,待他们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老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装有半瓶水的玻璃杯、一根较短的吸管、以及一些小石子等,请孩子们带上课前准备好的面具、道具,表演课文中乌鸦第一次、第二次喝水的情景,并通过不断地往瓶子里添加石子,最后终于喝到了水。到底要添加多少,学生就要不断地思考并尝试。这样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能够细致观察、分析,又能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以疑促思,让学生动口
  (一)巧设问题,组织讨论
  讨论是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手段。同时,讨论要拓宽学生的参与面,从而调动学生投入自我探索的有效措施。讨论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同桌交流、小组研讨、全班合作等等。这些讨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集体合作、良性竞争的天地。教师应当正确引导,适当调控,鼓励学生主动有效参与。讨论能否开展起来,关键是教师设置问题的质量和选择问题的角度是否恰当,所提问题要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讨论的空间和余地。
  (二)课堂评论,拓展思维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结果,主要有讨论过程、疑难、结果和体会等。汇报后再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论或补充;被评论组也可反过来评论评论组。评论针对小组,然后通过小组影响小组成员。课堂评论的关键在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不足,适当加以启发和点拨,发现新的问题要再次引发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到达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在这一阶段还有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其思维的过程、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使学生即学到方法,又掌握规律。
  (三)情景对话,激发兴趣
  教师借助教材,设计精彩的情景对话,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拓展教材内涵,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教学《小山羊》一课,课文讲读完后,教师根据板书内容设计一些情景性问题,让学生扮演小山羊回答。1.小山羊为了感谢自己的朋友,准备请大家到它家做客,你认为他会请谁呢?2.认为他会做哪些准备呢?3.小山羊要到商场里去准备朋友们喜欢吃的食物。它会与售货员说些什么呢?老师抽2名学生,一位扮演商场里售货员,另一位扮演小山羊。
  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主体参与,为学生的自主有效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天地,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以达到知能统一,知情和谐,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
  参考文献:
  [1]《借疑引思,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邵翠芸 《小学语文教师》 2002
  [2]《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让课堂焕发生机》豆丁网   
  [3]《注重师生互动,让几何入门教学活起来》 吴明光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重视主体参与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李举辉 《四川教育》2000 
  • 【发布时间】2019/8/7 16:33:09
  • 【点击频次】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