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作者】 叶宝宏

【机构】 四川省武胜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电子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应用电子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服务类企业,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产品分析测试、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电子产品组装、维护、维修和制造能力,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以及与应用电子技术有关领域的一线岗位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既能从事生产一线的操作、使用、维护,又具备一定电子专业理论知识的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各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电子技术;培养模式;应用型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企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行业在我国广东沿海一带蓬勃发展,浙江宁波也把电子产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以及富士康落户重庆。这都为中职电子应用类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但现阶段职业学校所培养的电子技术应用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能力不过硬。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既能从事生产一线的操作、使用、维护,又具备一定电子专业理论知识的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各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达到企业对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职业学校对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不同的能力层次应该制定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
  一、中级工能力层次的培养
  对于中级工能力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该侧重于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中级工能力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的培养应该着重于实际动手能力,仪器仪表的使用,简单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以及企业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应该对中级工能力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对于中级工能力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他们在毕业后进入企业从事的是生产一线的操作。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应该适当加大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操作有益的基础性专业课程的比例,让他们掌握适当的电子技术类的基础专业知识,弱化高频电子技术、陈旧且与一线操作联系不紧密的专业课程,栓出电磁场原理、电路原理等完全脱离生产一线而又复杂的原理性课程。课程开设门数不宜过多,课程内容要适用。对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在生产一线能够运用到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开设两学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他们以后继续学习提供帮助。对于电子仪器仪表、电子cad、生产工艺技术等应用型的课程也应加重开设比例。在实训课程的安排设置上相关内容的实训操作训练应该和相对应的理论课程配套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训操作,反过来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训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训练的课时安排上应约重与理论学习,因为中级工能力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在企业主要从事一线操作,他们以后耐以为本的是手上的操作技能,并且对应这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比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解理论更有吸引力,教学效果更好。总之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尽量符合企业生产操作的需要,让学生在职业学校所学的内容都是在企业一线能够运动到的知识。
  对中级工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的培养除了需要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外,还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老式的教学模式现在已经很难吸引现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这就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出要求。对于电子技术类专业的特点,可以在相应课程的教学上引入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比如电力拖动课程就可以引入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把电力拖动理论课程的讲解直接设置在电力拖动实训场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电力拖动设备的实物,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这种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练,在听理论原理的同时还可以对照实物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
  对中级工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的培养还应依托与企业,毕竟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都是为生产企业所培养,在人才的培养上应与一些高质量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把企业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引入到教学中,可对学生安排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让学生进距离的接触企业,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等。这样才可使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二、高级工、技师能力层次的培养
  对于高级工、技师能力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高于中级工能力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定位就不只是一线的操作工人,而应是企业各车间的班主长、技术骨干和技术员,并且还应考虑到这一层次学生的后继发展问题。对于他们的要求除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在理论知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在课程的设置上基础性的电工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可适当减少课时,而电子技术课程可分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开设两学期,对于高频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课程也应该重点开设,对于高级工、技师能力层次的学生在从事技术骨干和技术员时是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电磁场原理、电路分析原理等原理分析类课程也应该做适当的了解,为后续发展做好相应的准备。对于实训操作课程的开设应该和理论课程的开设做到1:1的比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对高级工、技师能力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同样重要,职业学校应该把这个层次的学生培养成既具备相应理论知识又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样可以引入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教学模式。如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场景教学等。
  企业的介入对于高级工、技师能力层次的电子技术类学生同样重要,不同点在于此类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侧重点不像中级工层次那样重视某一个工种的技能操作熟练度和相应技术要求,而是应该了解企业工作线上每道工序和岗位技术要求,在企业顶岗实训的时间可以相对减少,但是在企业生产的各个岗位都应该有所了解,这样才可以为以后进入企业成为车间班主长或技术骨干提供帮助。
  总之,中职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服务于地方企业和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对学生培养的模式也应该根据企业需求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应时制宜的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永清.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 教师,2017,(35)
  [2]钟洪勇.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6)
  [3]舒小广.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J]. 考试周刊,2015,(37)
  • 【发布时间】2019/8/7 16:38:08
  • 【点击频次】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