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把葫芦丝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积极作用

 

【作者】 陈善林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求3—6年级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预期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的评论;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针对农村地区的小学来讲,选择将葫芦丝引入音乐课堂,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音乐素养,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对推动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和特色校园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葫芦丝;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积极

  近些年来,社会上流行起学习钢琴,小提琴,吉他、古筝、舞蹈、美术等艺术的热潮,各类艺术培训班比比皆是,就连音乐考级也成为家长们热门的话题,随着这股热潮,也随着素质教育大力的倡导,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起孩子的全面发展,开始重视起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及锻炼。但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受于乡村学校音乐师资的影响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高大上的器乐体验只能是渴望。我曾经在四年级音乐课堂上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学习一种乐器”孩子们用响亮的声音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这群孩子的内心是多么渴望能学习体验器乐之美。因此,将音色柔美、易吹易带、造型独特、经济实用的葫芦丝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对推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农村小学器乐教学现状
  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普遍不受重视,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家长都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音乐课就是豆芽科,可有可无。长期以来,音乐教师的地位也得不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导致音乐教师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简单应付音乐教学工作。
  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力量较欠缺,大点的乡镇学校一般只有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大多由其他教师兼任。部分偏远点的农村学校音乐教师还要兼任其他主课,老师们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音乐课都上得马马虎虎,更谈不上器乐进课堂了。还有的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强,唱歌音不准,钢琴伴奏弹不好,其他乐器也不会,也不愿意去学习进步,学生的器乐学习自然没法体验了。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基本就是歌唱课,大部分课堂还是教师弹琴学生唱,一节课唱满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偶尔的音乐知识学习,师生都感到枯燥乏味。
  二、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校园文化
  音乐新课标中提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葫芦丝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把音乐课堂上学到的歌曲、音乐知识,听到的音乐在葫芦丝上得到实践。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进入音乐之中,增强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表现和体验,扩展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使学生充分的去感受音乐的美妙,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完全的处于主体地位;同时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葫芦丝引入到音乐课堂,能够打造具有葫芦丝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学和素质教育起到推进作用。我们学校将先将葫芦丝教学引入后,学校又陆续组织建立起了“剪纸组”、“刮蜡画组”、“软笔书法组”、“棋艺组”等特色艺术社团。葫芦丝这件乐器进入音乐课堂教学后,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美育效应,给学生们带来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给家长带来了欣慰。
  三、学习乐理知识,获得一技之长
  在小学音乐课中,最难的一项内容就是识谱教学。农村的学生大都没有上过音乐类培训班,所以基本都不会识谱。单纯的识谱教学既抽象又枯燥,一般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跟琴视唱的方法,学生学习很被动也不感兴趣。葫芦丝教学基础内容之一就是识谱,学生在对葫芦丝感兴趣的基础上,识谱教学就容易多了。在我们平常音乐教学中,只是以演唱和聆听灌输式的来填充学生的耳朵,而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比如:各种乐器、不同人声的音色,旋律中音高音准的记忆能力,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音乐力度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学生良好的内心听觉思维能力等等。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音高、音准的感觉,所以常在唱歌识谱中唱不准音、使他们渐渐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那么葫芦丝学习时,学生在吹奏葫芦丝单音、音阶的时候,逐渐培养起对音高的概念,通过有节奏、旋律、强音、弱音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有效掌握基础乐理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在葫芦丝教学中,一首新曲子先教学生识谱视唱,学生再视谱吹奏,最后一部分学生吹奏曲谱,一部分学生视唱曲谱,然后交替进行,葫芦丝固定的音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音高。经过一定的练习,学生唱谱音准确了很多,识谱和视唱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培养自信心,调节负面情绪
  农村的孩子性格比较淳朴,但有时候和城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会显得有些自卑。葫芦丝的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吹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课本上学过的歌曲和学生自己喜欢的歌曲,如《其多列》、《粉刷匠》、《龙的传人》、《军港之夜》、《荷塘月色》等,学会了这些曲子,学生就会有一点成就感,会有一种成功的动力。我以前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很多都不愿意到讲台来唱歌、表演;在葫芦丝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他们多听、多看、自己多示范,经常请一些吹奏得比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表演,并不断给予掌声和正面评价进行鼓励。使学生从“我不想来”、“我有点怕”变为“我要来”、“让我来表演”。这样,不仅提供了平台,让学生的得到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形成了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葫芦丝学习,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性格,增进人的情感交流。葫芦丝的音乐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与表达意识。自古以来,音乐就被称为“心灵的医生”,音乐能够调节人的精神和情绪。葫芦丝气息的运用及吹奏出优美的旋律,可以调节情感,消除文化学习的疲劳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愉快地放松。
  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是器乐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葫芦丝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进行齐奏和跟伴奏音乐吹奏,这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如果哪一个学生的音高、节奏或者指法不正确,就会破坏乐曲的完整度,所有学生都能够听得出来,发生错误声音的学生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面的吹奏中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和同学们有意识地合作完成一首乐曲的吹奏,无形中培养起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
  在葫芦丝教学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会适当选择一些二声部作品吹奏,或者是精选一些音乐教材中的二声部合唱作品进行吹奏。二声部作品必须要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和能力,才能将作品顺利吹奏完成。学生在吹奏二声部作品时,我会对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将学生分成两组,分两个声部练习,接着分别检查两个声部练习情况,一个声部吹奏,另一个声部的学生就听,最后进行合奏。合奏顺利完成后,再交换声部交替吹奏,再次进行合奏,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声部、关注其他同学。孩子们通过团结协作,共同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心都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
  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陶冶情操
  葫芦丝是我国民族器乐中的一块文化瑰宝,其独特的造型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学习葫芦丝可以让我们更多更深地接受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熏陶。葫芦丝是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学习葫芦丝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特质,间接地了解傣族以及其他民族与地域的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与体裁,开阔孩子们的文化视野。《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等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曲,将葫芦丝宛转悠扬、清新细腻的音色特征发挥到极致,把我们一次次带入到无比优美的境界,展现出民族音乐独有的魅力。葫芦丝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大量爱好者,著名的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回响过葫芦丝美妙动人的声响。教师用葫芦丝引导学生喜欢上葫芦丝,喜欢上音乐,在音乐殿堂里享受音乐盛宴,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性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现在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明天会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把葫芦丝带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作为学习音乐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和一些音乐知识的扩充,加强相互交流交往,同时还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审美力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把葫芦丝带进音乐课堂对农村音乐课堂教学的确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让我们共同把葫芦丝进课堂的教学向前推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农村音乐教育。
  • 【发布时间】2019/8/7 16:57:19
  • 【点击频次】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