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

 

【作者】 卢隆土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琉璃山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提倡“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其实就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将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问和评价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情镜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和思考。四十分钟一节课,由老师原来的“满堂灌”到现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激励评价、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等,可谓是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教师和学生都在愉悦中度过。课堂是发生了变化,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何呢?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冷静的去思考,理性客观地反思。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那么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没有实效性就值得我们教师去探讨、去研究。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下面是笔者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有实效的自主学习情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有人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一勺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咽下。但如果把一勺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一勺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同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背景,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中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开篇,提出相应的问题: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情形?猜一猜有几种情况你能赢?这样,学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戏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情境的创设就是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它的实效性。
  二、组织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点带面,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能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应创设必要的合作探究情境,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获取知识,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就要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设计有实效性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三原则中第一是实效性原则。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主动去学习。设计有实效性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逻辑脉络。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呈一定的序列性、层次性、逻辑性的,所以提问的设计要遵循这种教学内容本身所具备的逻辑关系,显示出一定的序列性、层次性、逻辑性,并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设计了逻辑关系紧密的4 个问题:
  (1)两辆车怎样行驶才能相遇?
  (2)相遇时它们的运动三要素“时间”、“速度”、“路程”什么是相同的?
  (3)相遇后两车走的路程各是多少? 
  (4)两车的路程之和能求出来吗?
  这样几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加深,理解问题也顺利多了。
  但是课堂提问也要讲究科学性。过多提问,学生容易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只是在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所提问题过于简单,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有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样就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所提问题太难,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所有这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联系实际,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适时、有效地提问,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具有实效性。
  四、激励评价语言要有实效性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激励评价语言应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评价语言中听更要中用。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教师的不当语言评价会干扰或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当时的语言评价对当事者或许具有一种激励性,但同时对旁观者又具有一种暗示性,得到激励的同学无疑是得到了教师的最高“待遇”,其他学生则感到这个学生的答案就是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最佳答案,老师最满意的答案,这样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再创造想象的余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所以,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要有原则性,这样才能使激励评价具有实效性。
  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进行“20道两位数加减计算”活动。
  师:大家都用了多长时间做完啊?
  生1:10秒。生2:15秒。生3:大约20秒。生4:我25秒,有点慢。
  师:可是你写的干净、清楚、正确啊。(接着问)这里为什么用“秒”啊?
  生5:因为不到一分钟。生6:时间不到一分钟就用“秒”。
  师:说的好,计量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时,我们就用“秒”来表示。刚才你们真聪明,“秒”我们没有学你们就会认识了,谁来说,如何在钟表上看时间经过了多少秒?
  生3:我刚才用了20秒,秒针从12走到了4,和分针的看法一样,一小格是1秒,一大格是5秒,四五二十,就是20秒。
  师:回答得太完美了,他说出了重点:一小格是1秒,一大格是5秒,真会动脑筋。其他同学能说说你怎么看的?
  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再进行恰当的评价,马上就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想,在这节课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很收获,并且具有成就感,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筑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否则,无论你课堂教学设计得怎样精彩,课堂教学中怎样热闹,最终结果不能实现课堂质量,等于课堂教学失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研究,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实践。
  • 【发布时间】2019/8/7 16:57:34
  • 【点击频次】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