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关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考

 

【作者】 刘国秀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第三中学小学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吃惊,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的计算错误,及典型错误例题,特别是在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寻找学生的错误原因。  
  为此,我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此谈一下我的粗浅看法。 
  一、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心理因素
  1.感知不准确。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准就下笔,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5”写成“3”,“43”写成“34”,“+”写成“÷”,以及抄着上一行而串到下一行等等。
  2.不善于分配注意。有些学生在学习新法则时,只顾高度注意法则的执行,而造成某些口算的错误。  
  3.记忆上的原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   
  4.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负作用常使学生按“常规”计算,而产生“累积性”错误。 
  当然,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除了上面讲的几种智力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兴趣、学习习惯等。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张娜娜,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张娜娜,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 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
  3. 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透彻理解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透彻理解算理是支撑。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3.知识转换法。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三)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观察作业比较慢的学生,是方法没掌握,还是计算上有困难。有时,我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如:7+15、13-8等,还有简单的求积、求商的,如:13×2、6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这很浪费时间! 
  1.要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   
  2.注意观察口算题目的特征。如:398+45,可把398看作400的整数,去加45,然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这样心口合一,计算起来就又快又准确。   
  3.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大家都知道,计算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练习的形式有多种:如自算、互算、口算竞赛、抢答赛、接力赛等,这些形式活泼,学生很是喜欢。
  4.持之以恒的训练——短时、少量、多次。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利用中午辅导或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每次都做到有的放矢,才会使我们的常抓不懈达到理想的效果。   
  5.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实践证明,熟记这些常见的数据,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确能很快得到提高。
  6.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意识与能力。比如:变化运算顺序和形式。①240×18÷72=240÷4=60,除数72是乘数18的4倍,直接除以4。
  (四)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认真书写对提高计算正确率也是大有帮助的,例如在分数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中,因为书写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就很多(约分的得数书写位置不对,引起看错数)。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书写规范、卷面工整、草稿清晰几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一看,二想,想想运算顺序和所要用到的法则、定律;三做,计算时一步一回头;四查,耐心检验。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观察题目结构,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运算符号;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再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1-0.5),错误地算成20×(1-0.5)。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这就需培养他们的兴趣,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例如在解题时,步步用概念查错;题目解错后,重新审题;运用一些常见错误,进行判断、选择训练。
  4.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例,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常这样做可以吸取平时的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
  在教学中,及时抓住学生的计算错误原因及解决对策,并通过经常性的练习,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我们教师是引路人,学生要一步一步走踏实,同时我们一定不要抛弃落伍的,只要我们共同关注,就一定能越过这座山,朝着这个方向,孩子们也会走得更远!
  • 【发布时间】2019/9/6 10:57:10
  • 【点击频次】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