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快乐有效

 

【作者】 张 玉

【机构】 四川省西充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一轮课改的纵深发展,更新着我们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小学数学课堂快乐有效,成为每个儿童学习的舞台已经成为我们老师们的共识。
  【关键词】 课程改革;数学教学;快乐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教学越来越被从事教育的我们所重视。有效课堂不但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率,更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益。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有高效率,更有高效益呢?对此,我对如何让低段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以《认识时分》一课的教学实践教学分析阐述课堂教学的快乐有效。
  一、“预习”与“唤醒”,实现有效参与
  【实践】周二要执教《认识时分》,周一晚我布置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⑴阅读课本第84、85页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划出来,不懂的做个记号。 ⑵玩一玩家里的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周第二天上课,全班像一场钟表展览秀,“玩过钟面你有什么发现?”语音刚落,孩子们便叽叽喳喳起来:“我知道钟面有大格,还有小格”“时针短,分针长”“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1小时等于60分钟”……
  【观察与反思】
  第一,低段学生会预习吗?从理论上说,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他们能读懂数学文本。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循序渐进地指导预习方法后发现,我班学生预习能力大大增强,他们能根据预习单进行预习,从最初的阅读数学文本到渐渐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低段学生预习有效吗?学生课前玩时钟面,学生和数学文本亲密接触带来的“萤火虫”一样闪光的思维告诉我们,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生活经验,更有数学原有认知,这些支着他们的前期探究。预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要我学”变“我要学”;预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前期的“星星之火”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它会点燃每个学生的自信,它能激发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它会转化成学生内心的认知驱动力,真正实现课堂上人人有效、高效地参与。
  二、“探究”与“合作”,实现有效互动
  【实践】
  活动一:认识钟面。
  【研究提示】: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课堂剪影】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面,带着问题,仔细观察钟面,然后将你们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小组汇报:
  第三组生1:我们发现钟面上有12个大格。
  生2:钟面上还有一些小格子,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生3:钟面的小格一共是60个。
  第六组生1:我们组还有补充,钟面上还有时针和分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师:钟面上的60个小格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呢?
  第六组生2:我们刚才是一个小格一个小格数出来的。
  第二组生1:我们组不是这样数的,可以5个5个地数。大家跟我一起数。
  第二组生2: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
  活动二:探索时和分的关系。
  【研究时针提示】:
  1、时针走一大格,经过多长时间?走两大格呢?
  2、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大格,走了多长时间?从12走到7呢?
  3、你还有什么发现?
  【研究分针提示】:
  1、分针走一小格,经过多长时间?走一大格呢?
  2、分针从12到4,走了几大格,走了多长时间?从12走到7呢?
  3、你还有什么发现?
  【课堂剪影】小组汇报:
  生1:时针走一大格,经过1小时,走两大格是2小时。
  生2:时针从12走到4,走了4大格,走了4小时,从12走到7走了7大格,走了7小时。
  生3:分针走一小格,经过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
  生4:分钟从12走到4,走了20小格,走了20分钟。从12走到7召开35分钟。第五组生2:我们会有补充……。
  【观察与反思】
  1、低段学生活动设计,删繁就简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在数学课堂中,一个探究活动环节从学生看懂要求到自主学习、汇报交流等环节最少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如设计的活动太多,就会让原本简单快乐的数学学习变成“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因此删繁就简的活动能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探究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低段学生认知力求浅显易懂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研究能力的考虑,给予必要的研究提示非常关键,本节课设计的两个活动都有研究提示,让低段学生在小组交流时能有的放矢地互动。“你还有什么发现呢?”又让探究活动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更宽广的自由生成的探究空间,让他们的互动碰撞更加精彩。
  3、低段学生探究活动,适当留白
  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之始,如果没有学生个体对时针和分针的独立研究,就没有讨论中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更没有全体学生主动的、积极的交往互动。课堂中适当留白,既给予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也给教师“课内补课”的机会。
  4、低段学生小组交流,人人参与
  建立和谐的小组交流平台,有的小组是组员轮流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小组内基础差的孩子先说。不同层次的孩子因为有了自己的思考,课堂上才会都有话要说,小组交流人人参与,真实有效。在小组交流中,学困生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调动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成了老师的“助手”。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支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了知识的建构和自我的提升,都能感受成功,享受快乐,
  5、低段学生汇报展示,灵活分工
  从本节课的展示情况来看,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展示的是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谐的组织能力和质疑提问的能力,基础稍差的学困生表达还不够流畅和准确,且边操作钟面边讲显得手忙脚乱,但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一样在课堂中悄然开放。
  三、“拓展”与“延伸”,实现持续发展
  【实践】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提出生命问题?
  师:课后,把你们的收获、你们的困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吧!
  提示: 1分钟、1小时的时间还可以做什么事?试一试,写成数学小日记吧!
  【观察与反思】
  一节课的结束不代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束,而是新的思维活动的开始。引导低段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的回顾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而且能让他们顺利链接下一个思维过程,从而保持数学连续不断的探索性,持续保持学生旺盛的探索热情和兴趣。
  要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我们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方式灵巧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快乐轻松中主动学习数学。总之,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
  • 【发布时间】2019/9/6 10:57:55
  • 【点击频次】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