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装置改进

 

【作者】 谢 博

【机构】 贵州省兴义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通过实验改进,加深了学生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认识,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细化实验探究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 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由于受初中学习及使用较多的右手定则的影响,学生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认识易停留在“是否切割磁感线”上,从而影响以后的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交变电流的学习。突破这一点,能使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空间得到拓展。
  1 、实验器材
  带直流放大器的灵敏电流表(自制)1 只, 蹄形磁铁1 个 ,导磁率良好的磁封闭片 1 片, 线框 1只,小磁针 1 个。
  2 、教学演示过程
  演示实验一 :按图 1 进行实验,表明只有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电路中才有感应电流。











  学生 :通过直接观察 ,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即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演示实验二 :改变实验条件 , 在两极间加上“磁封闭” ,再运动导体,现象不再出现。教师 :用小磁针检验封闭前后磁场的区别,并用磁感线描绘两种情况下的磁场 , 分别如图 2a和图 2b 所示 。









  学生 :(迷惑后放松, 认识复位)……原来是无磁感线可切。
  设问 :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个装置,不运动导体而使电路中出现感应电流 ?
  演示实验三:将导体固定 ,快速将“磁封闭”取下又复位 ,结果电路中出现感应电流。
  学生 :(原有认识被否定后出现焦虑不安)议论、分析、猜测 ……
  教师 :看来用“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 来概括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有局限性,需要补充。是否还有更好的陈述方式呢?结合磁感线图, 师生一起分析探求。不难得出新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将一直导体置于蹄形磁体两磁极之间,用电线将开关、小量程电流表连接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让直导线AB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来判断闭合回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此实验中只用一根直导线AB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电流表指针偏转不太明显,学生观察不清楚,贴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班级较大,一个班中就有学生50到60人,前面两三排的学生还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此现象观察的不是很清楚,贴别是后面几排学生举例太远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
  若把直导线AB用方形线圈的一边来代替,那么效果比较明显,学生极易观察到实验现象。用用方形线圈的一边来代替直导线AB,此时有多根直导线同时切割磁感线,相当于多个电源串联增大了电流,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增大,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3 、点滴体会
  本实验通过改变物理过程的条件来揭示物理现象的内涵,过程连贯,对思维梯度作了一定的安排,易为学生所接受 ,在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同时较好地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师利用物理实验高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物理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并将书后习题实验化。 
  总之,化学实验的改进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及其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洪生.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J].教育探索,2013(12). 
  [2]陶秀梅.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J].化学教育,2016(10). 
  [3]吴晗清.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症结与对策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2).
  • 【发布时间】2019/9/6 12:27:41
  • 【点击频次】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