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抓好信息技术教学 充分提升学习效益

 

【作者】 周 薇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电化教育馆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用简单的“授——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一一记忆一一练习一一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 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 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 尤其是网络教学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感悟。
  一、实施网络教学,革新方式提升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 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完成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 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 如果采用可视电话加电子白板, 还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满足答疑学生的愿望, 学生之间的切磋也完全可以利用 BBS 进行。所谓网络教学, 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 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 学员通过 PC 上网,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Internet 、局域网、校园网已经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 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 上剌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是网络教学的交互平台, 为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很难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内, 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 而网络教学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首先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 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 可以用较少的时间, 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 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二是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 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良好基础。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是我们一贯主张的教育教学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却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 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学习进程, 学习资源, 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三是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 学习的生活化。我们说“教学来源生活, 反映生活的需要, 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 接近生活的窗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 教育将 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 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二、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可选择启发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等, 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一个作品, 教师不妨在作品内容上做一些具体要求, 比如, 要求同学们做一个有关网络利弊、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文字作品或编写一个网络安全的程序, 杜绝他人抄袭。作品完成后通过网络的方式提交给教师, 教师通过分组, 根据最科学的评价原则,与学生共同讨论、评价作品。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技能, 又能增强学生自身的伦理道德意识, 达到教育自己, 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老师引导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网络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学习《计算机数据安全》一课,我将最后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通过教师在投影仪上操作演示、学生观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去操作,老师来回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有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有不同的想法,于是我就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四、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信息伦理德育
  为了加强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伦理道德, 是每一个信息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制作课件和课上应用计算机授课的过程中,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第二,净化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减少网络世界有害和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 净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比如, 控制学生上网访问的某些网页, 通过技术手段过滤掉不健康网站, 实现绿色上网的目的;在课堂上还可通过电子教室软件时刻监控学生上网浏览的内 容, 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第三,在教学内容中加强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强调与信息伦理道德相关的内容:保护个人计算机不受到病毒的攻击, 注意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如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不被别人窃取, 尊重知识产权等。教师应自觉地把信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知识溶入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工作用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比直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
  总之,在现实教学中, 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教学充当着极其重要角色, 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让它成为辅助学生认知的高级工具,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益。
  • 【发布时间】2019/9/6 12:34:23
  • 【点击频次】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