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有效性

 

【作者】 鲁金菊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三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第一课时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从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环节不可少;初读课文环节不可少;生字教学环节不可少;理清文章脉络不可少;切入重点,设置悬念环节不可少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有效策略 

  最近听了不少的课,有随堂听课,有市观摩课,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公开课、观摩课很少有老师上第一课时。平时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也是上得随随便便,学生只是读读书,认认字,了解一下大概的意思。而观摩课、教研课更是对读文解词匆匆过场,却对文本内涵的挖掘花足了心思。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为什么教师不感兴趣?第一课时真的上不出精彩吗?第一课时演变杂交成第二课时,长此以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还是有弊?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如何显现?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教科研活动中和语文老师进行了探讨,试图破解第一课时难上之谜,并竭力唤起建构第一课时有效性教学的“范式”意识。从语文老师们的交谈中,细细思索,许多老师不愿上第一课时,或认为第一课时上不出精彩的原因,再也不难解开:追求所谓的精彩是罪魁祸首。这样的精彩是建立在自我陶醉的虚荣里,他们无视学生的学情,视学生的基础、兴趣、情感于不顾,长此以往“课将不课”了!我个人认为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只有有了第一课时的扎实,学生也才能顺畅地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实现零距离的交流。而把第一课时上成像第二课时那样的课其实是一种“变态”,许多特级教师也都这样“变过脸”,因为这样上内容丰富,精彩不断,再说有人在观看。因此也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授课者匆匆离去后,原班老师还要补教生字、解读新词,课后练习也还得从头梳理。那么第一课时究竟怎么安排比较合理呢?怎样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我以为下列环节不可少: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环节不可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憾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最佳路径》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片断,创设情境,介绍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结合课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插图来告诉学生,本文叙述的正是孩子们喜爱的迪斯尼乐园的有关故事,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二、初读课文环节不可少
  语文,是一个特别的学科,需要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那么这种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己的阅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保证好学生的阅读时间和质量。现在很多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读通课文的训练,以致课文学完了仍有很多学生书读得结结巴巴,一点感情也没有。所以在第一课时,我们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通、读准、读顺这一教学目标,可以一段一段地“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试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读通、读准、读顺”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
  三、生字教学环节不可少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字词教学是第一课时的要务,教师要务必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当然在进行识字学词时,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指导和引领,不必面面俱到,也不要机械、呆板、重复;对词语教学,应根据年段的不同有所侧重:低年级段把握在“了解”层面,中年级段发展到“理解”程度,高年级段则要掌控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火候。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生字的书写指导环节更不可少。
  四、理清文章脉络不可少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理清文章脉络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手段。那么,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对话交流,抒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
  五、切入重点,设置悬念环节不可少
  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并逐步逼近事物的本质。教师在引领学生理清脉络之后。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读悟。然后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
  虽然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每篇文本的课时目标也不一样,但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作为我们语文老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把第一课时这块“田”种好,让学生有所得。
  • 【发布时间】2019/9/6 12:41:26
  • 【点击频次】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