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寓言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

 

【作者】 杨志辉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鸿鹤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群文阅读理念下的寓言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教学是什么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二、寓言教学在教学中的价值
  寓言,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来阐述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给人以启示。它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成为儿童喜爱的重要阅读资源。因此,学习寓言故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寓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生活“基石”,应力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条件下,畅所欲言的氛围中,切实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等得以锻炼并提高。但是,教师在单篇寓言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枯燥乏味,影响学生把握寓意的准确性。
  寓言教学是“言”“意”兼得的过程,二者理应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失之偏颇。大多数教师在单篇寓言教学中,存在着“贴标签”的方式,照本宣科,重视故事人物的剖析,而对其寓意的教学却束手无策或囫囵吞枣,没有把“同质化”的寓言相连接起来,导致学生机械化理解寓意,课堂一片沉默,使学生很难做到学习寓言的“举三反一”。
  (二)教师提问不科学,“另类回答”使教师收不回来。
  在寓言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讲解上往往只停留于书本,没有深挖有价值的文本问题,导致提问不科学,呈现分歧,使学生给出另类解释,而教师往往由于准备不充分,不敢给予正面回答或评价,结果造成学生的回答“千篇一律,墨守成规,毫无新奇与想法”。
  比如,我在教学《天鹅、大虾和梭鱼》这篇寓言时,问“读了这篇寓言,你想到了什么?”,有位孩子举手回答说:“老师,我觉得它们不可能合作拉车。”“为什么?”“因为我在《人与自然》里看到,天鹅喜欢的食物里就有鱼类,那么,它们还怎么合作呢?”如果,教师的问题改成“他们三个合伙拉车,但大车却至今还未动分毫,那怎么能让大车动起来呢?”
  (三)教师评价不全面,对其寓意做硬性规定。
  由于教师思维定势,往往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而将寓言所告知的哲理独断为一种解释,硬性规定寓意的“一元性”,抹杀其“多元化”。
  例如,我在揭示《坐井观天》“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的寓意时,有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我觉得青蛙很有自知之明,因为它知道自己是淡水两栖动物,如果跳出井口,到海里生活,就只能死。”对这名学生的看法,在课堂生成时,我当时却没有及时地给出正面评价,是那一节课的失败之笔。
  (四)教师讲解寓言时缺乏童心
  有的教师缺乏童心,总喜欢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寓言中的人物,对寓言中的情节妄作评论。一些教师在讲寓言课时总觉得寓言情节过于简单,一点也不合乎现实。这些老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没有适应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征,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感悟寓言的真谛。
  在小学课堂上寓言教学存在如此之多的不足,这不仅违背了寓言教学的目标,而且不能全面展现寓言教学的价值。
  四、群文理念下的寓言教学策略
  群文寓言教学,即“一节课里读一组寓言”,是指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3至4篇寓意相同的寓言,或者更多,组合在一起,进行教与学。即使是这样,也需要老师的勇气和魄力,因为“一节课里读一组寓言”意味着教师要作出相应的巨大的改变。
  如何才能上好群文寓言课,让学生爱学、易学,形成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浅见。 
  (一)寓意归类,举三反一。
  教师授课时需组文精选。如将《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三则寓言放在一起上,整合信息,引导学生归纳、探讨出“三则寓言均揭示了一个‘傻’的共同点”,从而引导学生把有共同寓意的寓言关联起来,做到“举三反一”,即“多篇寓言故事揭示一个寓意”。
  (二)同组寓言,采用“教—扶—放”方式展开教学
  在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展开教学,把“还权法”扩大化。例如在教学《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三则寓言时,重点指导第一则寓言,然后提炼出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学第二则、第三则寓言,在此基础上汇报交流,归纳寓意,让寓言教学得法得趣,情趣盎然。
  (三)聚焦授课寓言,延伸至不同体裁文章
  教师引导学生整合信息,归纳总结,提炼寓意的“共同点”,再带领学生将寓言的“意”延伸到同“意”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在揭示《乌鸦喝水》、《狐狸与乌鸦》“聪明”的寓意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司马光砸缸》,《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两位主人公的“聪明,善于动脑”,从而让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
  (四)减少教师的判断推理,扩展学生的思维天地
  在寓言教学中,有的教师生怕学生难“明理”,很少给学生自己判断推理的机会;更怕学生想远了收不回来,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刚一出格,就立即制止,结果学生的思考唯老师所想是瞻,养成直线的、单一的思维模式。
  教师在教学群文寓言时,如果能注重学生的多向思维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其效果远远胜过学一篇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的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参与的空间更加广阔。
  (五)利用一组寓言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的整合思维,常常要引导学生异中求同。例如关于狼的寓言四篇:《一只狼》、《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这四篇寓言的寓意,分开看,大不相同。但如果让小学生归纳一下狼的特性―残忍凶恶而又不乏狡猾,这就是简单的辐合思维训练。
  又如《买椟还珠》、《南辕北辙》、《我要的是葫芦》、《掩耳盗铃》,分开看,四篇寓意似乎大相径庭;但合起来看却可以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目的和手段(或途径)必须统一,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就是从较深的层次上进行了辐合思维训练,利用了寓言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
  (六)创编故事,点石成金
  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
  寓言如一枚橄榄,越咂摸越能品尝出其中的滋味。作为语文教材的文本,寓言教学,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创编故事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这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创编寓言故事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即教师出示寓意相同的一组寓言,让学生为这组寓言创编故事。那么,学生在创编故事时,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创编故事,要求学生必须读懂教师给出的一组寓言材料,抓住中心。
  (2)创编故事,要求学生必须大胆合理地想象时间、地点、环境、发生的新故事。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节简单但富于变化的特征。因此,可以添加情节和增添角色,进行多角度叙述,创写寓言故事。
  (3)创编故事,要求学生会变换角度、顺序、写法,写出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来。寓言故事总是从反面给读者以教育,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寓言角色接受教训后做正面的描述,进行续写故事。
  群文寓言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在创编故事中深入理解寓言中的道理,还能提升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
  师生聚焦一议题,互文印证,群体构建,多元解读,这是理想中的生态课堂,群文阅读做到了。它使语文变“举一反三”为“举三反一”,增加阅读数量,让学生获得知识更多;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获得知识更快;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获得知识更广;丰富阅读主体,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乐。群文阅读教学显示出了超越单篇精读在寓言学习中的价值,使学生从单篇寓言的“纵深度”过渡到了群文寓言的“横截面”。

  • 【发布时间】2019/9/10 19:17:11
  • 【点击频次】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