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 梁 兴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水东镇通和沙坝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审美能力;培养

  一般来说,语文教材具有很高形象性,具有很强的情感特点,通过对于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进一步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中景色之美,人文之美以及艺术之美,给予学生不同的人生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在平时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操。
  一、从课文人物形象中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边疆勇士,对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对在海边月夜手执钢叉看瓜刺猹的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对舍身炸碉堡英勇献身的董存瑞,对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都铭刻心中。对于这些光辉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素质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四、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误区
  早在东汉许慎就在他的《说文解字》中诠释了“审美”的含义:“羊大为美,通常作为感性的表现。审,采悉也。知寀谛也。”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即欣赏、了解美的对象后,要审慎、深刻的辨别。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只见秀美工整的板书,机械教条的讲解,不着边际的语言训练,学生少有发言,一堂本可以闪现智慧火光的语文课成了一言课。学生缺少发现人物心灵深处闪光点的能力吗?我们教师的审美意识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似乎一时很难找到答案,又似乎容易得无须去回答。关于审美情感的培养,绝大部分教师驻足观望,觉得无成功经验可循,摸索会耗时费力,甚至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影响到初中升学率的高低。教师由此走进了一个可怕的误区,犯了轻人文性重工具性的错误,其实语文素质的真正形成,不是能默写多少句名言警句,更不是考试时答案整齐划一,中规中矩,我认为,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达到这样的效果: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充实学生的审美知识,注重感情融入文本的培养,能通过解读意象,进入情境,让自己的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审美色彩。?因此,我们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应尽早从误区中走出,找到正确有效的训练途径。
  五、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和鉴赏能力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想象空间的必要方法。在抒情性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欣赏文章的意境美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鉴赏美的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最佳的辅助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支撑。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根据这些问题,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玲.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魅力中国 (2011年17期)
  [2]吴霞.语文快乐、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J]未来英才 (2010年18期)
  • 【发布时间】2019/9/10 19:20:45
  • 【点击频次】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