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作者】 马小明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第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课堂是小学数学进行知识传授与方法培养的重要场所,课堂提问既是联系师生、促进互动的纽带,也是提升课堂实效的关键载体。小学数学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而小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薄弱与学习方法的不成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利用好课堂提问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把握其思维能力与学习态度的有效规律,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其不断完成数学领域的深入探索。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改进此类问题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问题分析;改进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1 提问质量不高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互动的重要纽带,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发散性思考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实际中,存在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标,而对提问的设置产生误解,集中表现为过于泛滥地追求提问数量而忽视其实际价值,其中的部分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经过完整的设计,其包含的内容和启发价值也较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很难获取原有的自我成就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而部分问题又过于追求问题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与课堂节奏,使得学生逃避回答,甚至对整个数学学科形成畏缩与抵触情绪;而在部分没有必要设置问题的教学内容方面盲目的设置大量问题,难以发挥问题的启发性,也压榨了其他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实践,这都使得课堂提问的“形式”大于内容,达不到预期效果。
  1.2 教师提问缺乏规范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置,旨在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引导作用,因此其应具有清晰的规划,契合课堂的进度与节奏。通常来看,课堂提问多设置在课堂伊始用于对原有知识的简单复习及课前预习效果的检验,或是出现在新的知识点教学后用于对学生理解情况的评价,应具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但部分教师的提问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诚然,随机性的提问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节奏,但过于缺乏规划性的提问必然会与教学目标的推进背道而驰,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尚不成熟,极易与教师教学节奏脱节。
  1.3 教室的提问不具有提问性
  多数教师在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的同时,有想尽可能避免无效时间的浪费,因此在提问中存在偏向提问较优秀学生的情况,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较快,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但其并具有对全班学习进度的代表性。而学习节奏相对较慢、成绩“后进”的学生本身亟需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教师在提问上的忽略会使得其问题难以解决,长此以往其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2、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改进策略
  2.1 提升问题质量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应对其主体位置给予足够尊重,在把握好其学习心理及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通过高质量的问题设置,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引导作用。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必须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实现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不能仅仅提出一些发散性较差、不具有启发意义的简单概念问题,应在清晰完整地讲解完概念后,设置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问题,利用好其好奇心理,引导其不断深入探索。教师应始终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提问教学中去,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方法的传授给予同样重视,尤其要注重问题对于综合素质及全面方法的培养。在提出普遍性问题时,学生若是在问题情境中发现了新的具体问题,教师应在情境基础上提出新的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综合教学实效的提高,这样的问题设置才能充分夯实学生基础,同时契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的提问设置既要符合教学纲要的要求,也不能脱离当前教学进度及学生能力的实际,要避开过于抽象、过于复杂的理论性问题,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应在难题与方法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既要使得学生不丧失继续深入探索的欲望,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持续性的情感满足。最大程度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
  2.2 加强提问的规划性
  为保证课堂质量,提升教学实效,教师在做好基础备课工作的前提下,也要提前规划好课堂提问的设置与推演,尽可能做好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在教学实际中,要注意选取合适的课堂提问时间,既不能过于密集,也不能全程忽略提问的互动。在每节课的初始阶段,教师的提问应体现对已经学习内容的复习以及对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检验,对于上一节课以及预习过程里书本上的重要概念进行检验型的提问,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入课堂状态,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做好复习与预习工作,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板块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有机联系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在演示了相关例题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询问学生是否有其他解法,或是对同一题目进行变式演变,考察学生的推理能力。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能打断学生的思维进度,掌握好提问的出现时间与频率,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避免对其形成不必要的压力。除此之外,在难度较高或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适当增加提问频率,尽可能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脉络,分辨好不同的问题情境,确保整节课的有序性。
  2.3 全面提问,因材施教
  新课程理念对于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提问教学的展开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兼顾课堂的整体性与全面性。教师在提问时不能仅仅着眼于反应较快、思维敏捷的优秀学生,也要给予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足够关注,要权衡好提问的比例安排,把握好课堂节奏,就要做到全面提问视野下的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避免简单问题的提问,应将全班学习过程中存在普遍困难的问题解决任务交给他们,这既可以发挥其思维敏捷的特点,又能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其探索欲望;对于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结合其学习实际,在其当前能力范围内设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相对简单的问题,避免过于复杂问题的出现打击其学习热情,同时要注意问题梯度的设置,鼓励其循序渐进地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而对于爱走神、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对其随机提问的分配,以此倒逼其提升课堂专注力,也可以通过在其正确回答问题之后的表扬引导其逐渐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在提问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薄弱点,针对其在不同领域存在的学习困难设置合理的问题,重视问题的引导效应。
  3、结束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由于理念的误解以及科学手段的缺失,在提问的内容、规划及时间设置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影响了提问作用的展开。小学数学教师应正视这些问题,及时分析当前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课堂提问提供新的思路。教师应严格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质量,宁缺毋滥;同时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规划性,把握好课堂节奏;最后,要始终坚持教学的全面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因材施教的方法引导,为学生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供活力,也为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和. 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9):66-68.
  [2]汪屈南.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2):164-165.
  [3]周星. 学贵知疑,知学善问——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文理导航(下旬), 2018(2):26-27.
  [4]张艳;张玲云;范素花;陈明仙.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8):151-152.
  • 【发布时间】2019/9/10 19:22:25
  • 【点击频次】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