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师幼互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王西林

【机构】 新疆石河子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传统的模式中,师幼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命令与服从的形式。老师觉得自己具有一定的权利,总是让幼儿听从老师,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被动下去进行,培养幼儿自身的发展严重受到影响,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师幼关系处于相互冲突中。本文中师幼关系是教师角色扮演角度探讨师幼关系的情感特性及教育特殊性的师幼关系。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技能水平,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技能发展。
  【关键词】 教师;幼儿;师幼关系;策略

  1、师幼关系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念不断更新,社会各方面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
  1.1 师幼关系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种基本、亲密、重要、深切的人际关系。能否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并且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对幼儿不仅有师道尊严,而且具备着母性般的温柔、父性般的关爱,更应该具有不可或缺的童心、童趣、与幼儿应该建立朋友一般的亲切关怀。
  师幼关系的内涵从三方面理解:首先是非对称性的相依。教师与幼儿作为关系的主体,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做出一些反应,实质是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幼儿引导的方向与目标,幼儿根据教师的引导,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在这种关系中,幼儿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依附于教师引导,并非完全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从这角度理解师幼关系是非对称性的相依。其次主体间的平等性。强调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同时也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内在相关性,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应相互理解、沟通、积极交流相互信息,实现相互间认同感,相关事物之间达成共识为目的。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教师应当在教育过程中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是师幼间的第二层关系。第三,反向性影响。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对教师产生影响,相对于教师对幼儿的正向影响,其作用相反称反向性影响。反向性影响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专业化成长。良好的师幼关系能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从而为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中,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1.2 师幼关系的类型
  由于教师与幼儿之间个体的差异使得现实中师幼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类型模式。幼儿角度出发,根据幼儿在互动中的情感表现与行为方式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适型与消极调适型四种。
  从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幼关系分成两种模式:积极的关系与有障碍的关系。在积极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待幼儿比较热情、关爱,并跟孩子密切交流;在有障碍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幼儿很冷淡,经常性的与幼儿发生冲突。
  在幼儿园班级中与教师能够建立亲密型师幼关系为一小部分幼儿,往往是比较活跃、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的幼儿,她们身上常常具有吸引教育兴趣、关注与关爱的特质。大部分幼儿与教师建立的是一般型的师幼关系,不与教师过于亲近,也不表现得疏远,按幼儿园的常规要求自己,完成活动。他们不依赖教师的关爱,乐于独立活动,与小朋友交往时表现的也不是很突出。小朋友也很少交往,经常自己独立游戏。从理性的角度看师幼之间的关系,我们要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位幼儿。
  2、师幼关系的本质
  3岁以前,孩子的主要交往对象是父母,人际关系局限于家庭之中,故而亲子关系是对其自身发展影响很大的一种人际关系。而3岁以后,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的社交范围变大了,除了父母之外更多的时间是与小伙伴和幼儿园教师相处互动,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在他们与伙伴们和教师们的互动中慢慢建立。然而此时的他们年龄还小,心智发展的不成熟,依赖性强,成人对其产生的影响仍然比较大,亲子关系的影响作用依然明显;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作用,通过互动交流而建立起来的师幼关系的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同伴关系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但在幼儿年龄较小的阶段中,其关系表现与影响作用还不够明显。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里的教师既承担着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保育任务。即所谓的保育结合。安斯莉和安德森在研究报告中(1984)指出,教师或其他养护者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但有时可以被视为如同儿童与父母之间那样的一种情感依赖型关系。
  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在长时间相处之后,所建立起来的感情更不容忽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成人的依赖感很强,所以在幼儿园中他们象依赖父母一样依赖着幼儿教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情感维度。初入幼儿园的幼儿在这点上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往往对更关注自己,能及时提供帮助与关怀的教师更亲近友好,更依恋。对于其他教师的情感表现则不那么明显。
  幼儿在初入幼儿园时很容易将父母的依恋情感转移在带班教师身上而与教师形成新的情感依恋关系—似“亲子”关系。这种师幼之间的“亲子”关系与正真的亲子关系不同,亲子关系是家长与孩子间的代际血缘关系,它既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也是最密切、最稳固的一种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很深远。而师幼关系由于社会角色的规定,除了承接父母对幼儿实施保育,扮演好养护者这一关系,这种关系不完全像亲子关系那样具有一对一的特点,有时呈现的是一对多的局面。
  2.1 教师扮演“父母”的角色
  对于幼儿来讲,,在人际关系建立中亲子关系的好坏对于他们构建师幼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岁之前幼儿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氛围、父母对幼儿的关爱照顾,使幼儿将所有情感寄托在父母身上,这种状况在他们进入幼儿园后发生了改变,情感依托对象氛围的扩大使得他们必须去适宜当前的情况,与教师建立起情感联系,之前与父母的情感依恋关系对当前的师幼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孩子热爱父母、依恋父母,年龄越小队父母的依恋越强。当他们从父母温暖的怀抱中走进幼儿园,面对不同环境,不认识的人,他们会感到孤独与害怕,他们需要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护自己,关心自己,给自己家的温暖。因此,教师要扮演“父母”的角色,照顾幼儿的生活,饮食起居;理解幼儿各种行为表达;真心关爱、问候他们的温饱与冷暖;观察幼儿的情绪状态及身体发育状况;主动给予幼儿引导与帮助,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给幼儿“父母”般的照顾。如:生活中给幼儿提提裤子,抱一抱,摸一摸幼儿等等,这些动作会让幼儿信任教师,感觉教师像父母一样照顾自己,会把对父母的一些依赖逐渐转移到教师身上,亲情也逐渐迁移和扩展,才而更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生活和游戏。
  幼儿对老师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当幼儿觉得这位老师能够依托,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时,就会像依恋妈妈一样,无论老师做什么都想跟在她身边。这情感联系如同父母与子女一般,体现了亲子性的特点。
  2.2游戏方式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在当今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
  游戏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的参与其中,各种行为、意识的表现反应,幼儿的性格及年龄特点,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教育活动形式,将教育内容融入到游戏之中,从玩中学是幼儿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在游戏活动中更好的融入知识、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也是幼儿教育区教育的显著特点。
  《纲要》中明确出了: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以游戏方式来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规范幼儿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相应的技能,受到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无形之中也拉进了师幼之间的关系,促进师幼关系进一步发展。
  总之,幼儿自己能做的,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做。幼儿能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将影响其一生,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特性是至关重要的。
  • 【发布时间】2019/9/10 19:22:38
  • 【点击频次】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