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作者】 吴 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思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们要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针对重点创设情境,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思考创设情境,选取趣味性素材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许多一线的教师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情境创设。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准确的把握情境创设,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创设一些流于形式,偏离重点,无思维深度,了然无趣,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情境。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土壤,不能偏离教学的重点。为教学内容提供服务,是进行情境创设的核心与前提。而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却是在兜圈子、猜谜语、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虽然看上去课堂学习氛围“浓烈”,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所以,没有真正服务于教学的、没有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第二,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常常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而提出一些无思维深度,甚至假问题的情境。如:在教五年级上学期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探究一开始,教师就问:能不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呢?然后直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然后极其顺利的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虽然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非常“成功”,但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被老师提问中的“完全相同”给固定了。为什么要用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学生不知。这也就在他们的认知上形成了空白,探究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虽然是问题,但却没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
  第三,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考虑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常常是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而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的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致使以后的学习枯燥、无趣,甚至无效。
  二、创造情境的有效对策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知识蕴含在以情境为载体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揭示必要的数学思维和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又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还是贯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学科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情境学习资源,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自身的学习需要,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如在教“凑整”这一内容时,我创设美国小朋友到中国购物的情境,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这个”商店不收美元怎么办?(2)请你仔细想一想1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多少钱?并出示出示1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8.0806元。此时,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在小组内讨论,学生甲说:“我觉的一美元可以兑换8.081元”,学生乙:“她说的不对,我认为应该是8.08元,因为人民币的最小面值是分”,学生丙:“我跟他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应该兑换8.1元,因为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分这个面值在生活中已经不流通了,所以就是8元1角”,“不对,是8.08元”……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熟悉自然,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也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针对重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创设教学情境既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探究内容最贴切的情境,让学生及时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并很快投入到探究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把学生引导到建立数学模型上来。学生通过在此情境中的学习,不仅知道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还掌握了通过改变条件可以使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相互转换。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成功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注重思考性创设教学情境
  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一定的发挥。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在进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共提出三个问题:(1)如何才能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换化成长方形的面积?(2)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剪开?(3)转化完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不仅掌握了如何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解决,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最后也就顺其自然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种有思考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也真正的让学生做到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创造情境的实践反思
  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广阔的的数学探索空间。但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绝非是把“现成的”情境照搬过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多多反思,把创设情境的重点放在“趣”、“实”、“思”等方面,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务实高效的教学情境,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 【发布时间】2019/9/10 19:33:37
  • 【点击频次】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