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突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 余 利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修订数学课标”将“总目标”概括为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其中“数学思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的实践和体会是:首先要“心中有标”;其次要“手中有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数学思维;心中有标;手中有法;探索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是理科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小学开始突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特殊作用。2011年教育部颁布施行的修订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数学课标”)将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概括为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其中“数学思维”是“重中之重”,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同时,根据笔者多年在农村小学任教数学的自我反思和对其他教师数学教学的观察分析,发现“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难中之难”和薄弱环节。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在低年级很优秀,但到中高年级特别是初中、高中就明显下降,甚至根本无法真正再学好数学,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思维能力”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没有得到很好培养训练,以致学生数学学习的后劲严重不足。为此,近年来笔者以“突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校本行动专题和自身数学教学目标最高追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并已取得初步的实践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心中有标”:明确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
  为了使自己的校本行动研究和平时教学不偏离“修订数学课标”精神,笔者着重学习研究了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低段目标”。
  1.准确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笔者明确了“修订数学课标”确立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总目标”是:“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笔者从中解读到: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重心和基础是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2.准确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低段目标”
  通过学习,笔者明确了“修订数学课标”确立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的“低段目标”是:“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从中解读到: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重心和基础是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猜想、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手中有法”:创新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方法
  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低段目标”以后,近年来笔者围绕校本行动研究专题和目标,现已实践探索出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方法。
  1.激发浓厚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数学思维能力是一种数学综合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动作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来培养,而“数学思维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目的和意志作支撑。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很难真正参与“数学思维的过程”,因而往往影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质性参与到“数学思维的过程”,增加思维锻炼的时间,从而有效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笔者在研究中尝试采用多种激趣策略,努力让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强劲势头,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来,避免了半途而废、劳而无功。
  【教学案例】为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活跃他们思维,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来,我上数学课时,一方面注重主动观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老师关注、重视,有满满的存在感;另一方面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突出的特点,恰当设置一些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融入到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思维的过程”之中,每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思维并收获一定学习成果时,他们都产生一种成功感和喜悦感。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个个对数学产生“好感”,数学思维越来越活跃,数学思维能力也“水涨船高”。
  2.创设数学情境,诱发学生思维。抽象的数学知识源于具体的生活情境,单纯的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只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会泯灭他们“数学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我在研究中注重尝试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诱发其进行“数学思维”。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比较直观、抽象思维能力比较欠缺的实际,我尝试通过创设多种恰当的数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参与其中,以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案例】在讲解几何图形时,我不局限于课本上所列出的内容,而是提前准备好积木,并在课堂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玩过积木吗?会不会搭建呢?这节课我们来搭建出你们认识的几何图形......”话音刚落,学生跃跃欲试、思维活跃、动眼动口、动脑动手......数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就在这种情境的诱发下得到有效锻炼与培养。
  3.开放数学课堂,活跃学生思维。没有开放的课堂,就不可能有活跃的思维;没有活跃的思维,就谈不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在研究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开放的教学模式展开数学教学活动,努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以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案例】在教学加法、乘法口诀和加减乘除等运算规则时,我尽量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避免简单告诉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套用口诀和规则。而是运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尤其注重鼓励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创造性学习,千方百计让每个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种开放、有实质性参与和体验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效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4.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思维成果。研究实践证明,数学交流分享是一种富有创造意义、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因为在相互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而且能有效实现思维碰撞、了解不同的数学思维过程、分享学习不同的数学思维方法,从而整体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案例】在教学“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为方便组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详细的合作探究,我将本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交流分享联想到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把小组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画出来,亲自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折,看看这个图形到底有几条对称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正是有了学生之间的这种交流分享,才保证了各项教学任务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又得到了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 【发布时间】2019/10/14 11:43:17
  • 【点击频次】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