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作者】 郭 强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漆树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作为小学科学中特有的教学手段,是科学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既是建立概念、掌握科学规律、验证定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的一种途径,也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生主体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也得到了重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还是有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验教学的方法不能很好的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因此,我结合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新奇是实验教学的一大特征,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实验教学具有探究性、重复性、趣味性、实验性以及定性和定量性等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
  3、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教学中通过提出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通过研究原因、分析过程、形成结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记录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中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强化实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其知识面涉及广泛,对科学教师的要求较高。科学课教师,首先在实验教学之前要对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实验的要求、目的,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要知道为什么做实验、做什么样的实验、用什么做实验、怎样做实验,所有这些都必须做到一清二楚。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对实验的现象要明确观察对象或内容,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要让学生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归纳整理出实验的结论,并拓展运用生成新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掌握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几种实验方法是实验教学中常用的。
  l、启发讲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师的启发讲授是起主导及核心作用的。一般来说,启发讲授教师不用具体的实验操作,这是一个实验前的引入,是为开展实验创造条件。通过教师的启发讲授,能够使课堂上诸多的知识内容及讨论话题,在学生的思维中巧妙地联结起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实验的教学目的或目标,启迪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和有序的操作。教师在启发讲授时,应把握以下原则:(1)、要点明主题,条理清晰,不能含混不清,模凌两可;(2)、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想明白,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样去做?做到层层启发;(3)、操作要领及要求,要简单、明确,也可以进行适当板书,便于学生记忆和操作;(4)、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操作上可能出现的错误甚至危险,进行事前预防,对应该注意事项,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并了解清楚。
  2、演示实验: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讲授型演示实验、验证型演示实验、指导型演示实验。
  (1)讲授型演示实验
  这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2)验证型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3)指导型演示实验
  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例如,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的浪费,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演示。如在演示“电磁铁的性质”时,要向学生说明“电磁铁通电后的现象,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多少……”等等,这样有利于让教师的演示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常规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教师的演示实验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演示前,教师应做认真充分的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佳的实验方案,要以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结果。③、实验过程的可视性。演示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实验,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
  3、学生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实验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这类实验时,首先教师要进行实验前的指导,教师要阐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要求,同时对实验中的操作要领,仪器的使用方法,试剂的用量及添加顺序,以及实验的成败关键等方面进行提示或说明。也可以做示范操作,或针对性提醒,或提出几个与实验内容有关的问题,供学生边实验边思考。
  其次加强实验中的指导。在学生首次接触和使用某些仪器,特别是易碎、易燃、有害物品时,教师要介绍正确使用的方法,并且作正规操作示范,要求学生掌握正规操作要领。否则,学生养成不规范的操作习惯,再去纠正就为时过晚了。如品尝溶解物,在温度计测温度的实验中,用温度计当搅拌棒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不规范操作习惯,教师必须加以指导和纠正。
  最后组织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填写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做过的实验加以总结,吸取实验失败的教训,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继续发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报告的填写指导,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提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的能力,同时清点仪器,对仪器进行简单维护保养,仪器损坏教师要及时处理。
  四、及时地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误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通过分析典型实验,阐明实验规律,加深对实验的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思路拓宽,将零散的实验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这中间,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实验课与知识课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也要难得多,这样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本着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依靠自身扎实的教学技能功底,尽心尽力、尽取尽责,真正的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育法(东北师范大学)
  [2]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19/10/14 11:51:43
  • 【点击频次】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