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到“减负与高效”

 

【作者】 江 漫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沙坝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学生减负给课堂增效。怎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减负,如何做才能使课堂高效呢?大家都在不断探索一条通往“减负与高效”正确道路,希望能引领学生踏上快乐学习之旅。
  【关键词】 新课标;减负与高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推进,教学日益规范。可这种规范又带给了教师许多茫然与不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课堂上大讲特讲,唯恐完成不教学任务,课后又大量布置作业,挤占学生课外时间,增加学生负担。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学生减负给课堂增效。怎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减负,如何做才能使课堂高效呢?大家都在不断探索一条通往“减负与高效”的正确道路,希望能引领学生踏上快乐的学习之旅。下面,我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关注教师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执教状态是决定“减负与高效”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减负与高效”。
  1、准确把握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最少的时间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收获,前提就是要教师先把教材给钻深了,吃透了,唯有课前准确把握住教材,才有可能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1)把握好学段的教材。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的语文教材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学段教材的特点。教师的办公桌上应有全套十二册语文教材,外加一本新课标。备课时,教师应拿着整个学段的教材,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研读,理出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落实的知识点,并做出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只有这样预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才能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到心中有数。
  (2)把握好要上的教材。我们拿到教材后,应把它从头到尾全部读完,弄清本册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及编者选编的意图,再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罗列教学计划。这样,教师自身对全册教材的知识点以及本学期的教学安排一清二楚,让学生也能略知一二,以便在学习中更好地把握住学习的重难点。
  (3)把握好一单元的教材。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编者又是如何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材和编排的。如果是一个注重整单元教材分析的教师,他在备课过程中便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思考:本单元为什么要选编这些文章?文章之间位置调换可以吗?如果换其他的文章行不行……思考的过程就是钻研的过程,钻透了每一篇教材,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重难点,以往三课时的内容可能一课时就能很好地落实。
  2、精心设计作业。作业是及时巩固和提升学生知识的延续,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有作业的辅助。但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作业已成了很多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在提倡“减负与高效”的大环境中,如何布置作业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业的量,作业的形式直接决定了作业的成效。
  (1)新颖有趣。今天的孩子接触了那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在各种充满新奇的事物面前,机械性的作业枯燥而又乏味,早已令他们深感厌烦了。为了重新找回学生作业时的乐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就要保证语文作业题型活泼新颖,让生动有趣的作业代替机械的练习。例如,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可以举行一次朗诵比赛,请学生先以组为单位练习,每组再各推选一人参加这次比赛;本是死记硬背的作业演变成了目前流行的选“秀”比赛,这样的方式极容易激起学生参与热情,他们在读读比比中既熟悉了文章内容,又领悟了作者情感,从而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2)灵活有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总是存在个体差异,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慢。所以,作业设计要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有效的训练。举个例子:我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后,就本文中词语掌握是这样布置作业的:①、摘录文中的四字词语,并抄写两遍;②、有能力的同学自主选择其中的三至五个词语进行造句;③、如果造句时能连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则更佳。我认为,这样的作业设计,难度是逐渐加深的,对于那些学困生来说,他们勉强完成第二项作业,让他们自主选择造句的词语,无疑是在为确实很难完成作业的学生降低难度,使他们不至于“望作业兴叹”,真正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灵动开放。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的学科,它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诸多的联系。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树立大语文观,经常变换作业形式,充分利用学生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和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边玩边学习,相信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我经常要求学生看新闻联播,并记录其中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或者让他们参与某项劳动,写体验日记;又或者联系本单元语文教学的主题做个小调查等。我做的最多的则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从最先的两三个人合办一张手抄报,到现在无论是搜集资料还是设计版面,无论是画图还是写字,都必须独立完成。我们还可以做更多开放性的尝试,比如让学生观看影片,学写童话、科幻故事和影评;查阅资料,对历史或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小论文……在如此丰富多彩的作业面前,学生会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二、关注学生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减负与高效”最终正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因而,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以更理想的状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1、注重养成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个别学生由于握笔姿势不正确,致使他书写的速度跟不上,且字迹不够美观,有时反复地重写,同样的作业,他可能就要比人家多花好些时间,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更有一些学生,任课老师进教室了,他才匆忙找课本……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而,根据有效课堂的基本特点和小学语文学科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常规养成教育,比如: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是否做好了上课的准备,课堂上也可结合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平时引导学生互相提醒,相互监督。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则,并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再因非智力因素而影响学习了。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记得一次,我在上新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只是很简单地说:你们今天回家去预习某某课,明天将学习这篇课文。等到我讲课时才发现很多学生连文中的生字都念错了,预习成了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作业等。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并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呢?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会很明确地将预习的步骤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如:①划出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准确拼读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②在文中划出《词语手册》中出现的词语,并理解词意;③通读课文三至五遍,做到不漏字不加字,读通每个句子;④将自己读书时的感受体会或产生的疑问做读书批注;⑤可尝试思考文后习题。一开始,我每次布置预习作业时都特别强调这些预习的步骤。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不懂预习到学会预习,并最终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经过认真预习后,基本能扫除文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文本的疑惑,能力强的学生还能明确课文的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这样的学习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总之,“减负与高效”。我们所要关注的不仅是自身能在课改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只是尽最大可能引领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课堂中,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88年
  [2]王红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新课程(小学)》 2012年01期
  [3]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 【发布时间】2019/10/14 11:52:02
  • 【点击频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