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杨慧娟

【机构】 新疆乌苏市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前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在课前预习时,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话题、习题,让他们多形式地接触,不仅预习了课文,还锻炼了能力。我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以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去煽风点火,有必要时更可火上浇油,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所有好奇心与积极性参与到预习中,让学生信心十足,动力强劲。
  二、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因此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在预习课上,老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一般是。 
  1.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詹天佑的资料,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他强烈的爱国情感 
  3.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后,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地球的特点,地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5.精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6.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后练习,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课后练习“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通过课后练习的阅读,学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本文的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中:交流预习成果,发现盲点与亮点
  课堂上的教学,教师首先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交流预习的成果,可以是学生单个的发言,也可以是小组交流后的汇总发言。
  1.通过交流预习,让学生能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初读状况,为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供依据。如,老舍先生的《母鸡》一文,学生在交流读的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发现学生没有把母鸡叫声中的“如怨如诉”“咕咕地警告”“顶尖锐,顶凄惨地啼叫”有区别地读出来,可见学生没有在意母鸡为什么会发出不同叫声。因此,这一内容,应该作为教学中的重点来学习。
  2.预习中能经常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中存在的盲点,很多学生在不断质疑问难中养成了好习惯,而这些疑问往往最有价值。教师在新授课之前,了解学生对知识基础的掌握程度,对文章的把握程度,便于开展新课的教学,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实效性。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有个学生质疑:文章最后一句“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以疑问结尾呢,有什么作用?这一疑问,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子,看出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好奇。我对他提出的这一问题的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他听到我的表扬也备受鼓舞。作为教师,就需要在这些质疑中筛选,因学而导,找到下一课时教学的难点。
  四、检查督促要及时
  必须让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课前预习。每次教学新课前,我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把预习当作一次常规作业,一般都规定用文字记录下来,在书上圈、画、标、注。有时候,为了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我不布置其它的语文家庭作业,只有一项预习作业,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果。第二天认真检查,记录预习效果。课后,我还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定期检查学生的书本,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切实做到预习不留盲角,把预习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知道,预习和其它作业一样重要,必须认真地完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预习习惯慢慢形成,其他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逐步形成。
  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
  • 【发布时间】2019/10/14 12:01:43
  • 【点击频次】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