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小学数学预习策略

 

【作者】 曾玉强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新店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关键词】 小学数学;预习策略;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是顾虑重重,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对于预习给予恰当的定位十分必要。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进一步明确数学需要怎样的预习?我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探讨。
  一、数与代数的教学怎样预习
  数与代数的内容比较多,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等。内容特点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注意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将探索规律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探索规律的主要学习形式。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北师大版中的找规律,学生比较难看出来,老师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从书中的主题图上发现规律,结果是大半节课都是老师在诱导学生说出规律,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强牵着,思维仅仅停留在表层上,对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指导不够。
  我在找规律时,布置的预习作业是:仔细看书中的主题图,用你自己的语言叙述出你从图中都有些什么东西,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从中找到规律吗?我在新授时只要带领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提炼为书本中的数学,然后再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而我先布置了预习任务后,让学生先去思考了,然后再经过我一点拨,有的学生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空间图形的教学怎样预习
  “空间和图形”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探索长、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图形与位置、体积计算等,内容特点是: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2、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3、注意素材的趣味性。4、重视空间与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得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生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知,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我在教学平行和相交中的认识平行时,布置的预习任务是:拿两根小棒,从高处落下,观察落下后两个小棒的位置关系,如果不小心把其中的一根小棒落到地上,那么桌面上的小棒和地面上的小棒又是怎样的关系?你仔细阅读书中的知识,然后把你的疑惑提出来。在课堂上,我首先用两根小棒演示了一遍,小棒都落在桌面上,这两个小棒是什么关系呢?你能说说你昨天在家演示时碰到的情况吗?由于经过了预习,学生能较快的弄清在同一个平面内是什么意思,弄清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而我本节课的重点就在怎样画平行线。
  三、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怎样预习
  统计与概率内容有:数据统计活动初步、不确定现象、统计图(表)。内容特点是重视让学生掌握统计过程,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统计结果。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体验,设计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去体验,给学生创设探索和猜测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把握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结合现实背景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把握平均数的意义,通过实例,加深对平均数特点的理解,重视对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充分提供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空间,整合知识内容,重视统计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统计与计算的结合,统计与图形的结合统计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收集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数据,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然后制成统计表,再依据统计表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那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就要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他感兴趣的数据,然后到课堂上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老师着重教学的是怎样制表和分析数据。由于数据是他收集的,更是他感兴趣的,在课堂上他就会表现的很积极!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怎样预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每册教材上都安排了4个左右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特点是: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学生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场景为主,让学生从活动场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课题的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重视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实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般来说,实践与综合运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解决问题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而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侧重于第一、二阶段,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融合老师和同学的观点,让自己的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的预习任务是:1、仔细阅读短文,弄清操作步骤。2、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完成一个表格。3、把你在做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的情况,遇到的困难。我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中材料,再重新进行实验时,如果不预习,在实际操作时,学生就不能知道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没有了,从而导致了在这节课中老师不能有的放矢,学生一点收获也没有!一节课就这么浪费了!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差异,而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学生差异会更大,有的学生很听话,回家真的认认真真的预习,思考了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回家却不预习,敷衍老师,面对这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积极参与,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面临的困惑。
  • 【发布时间】2019/10/14 12:36:23
  • 【点击频次】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