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 次仁玉珍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应在日常的常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在德育上要持之以恒,运用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心灵纯洁、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因材施教进行德育教育
  1.对“调皮惹事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刻苦精神,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习惯。我们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现,“调皮惹事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机敏、灵活、亲切、热情,有很多兴趣爱好,但同时也伴有情绪易于波动、不踏实等特点。这类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学习成绩就会逐渐下降成为差生,有的甚至会引发伤害事故。教育每一位学生上课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刻苦精神,并逐步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2.对“个性暴躁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沉着、稳重、坚持到底的精神。“个性不稳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与人交往,情绪往往表露于外。他们热情、果敢、爽朗、为人耿直、精力充沛,有进取心、不怕困难,但往往又脾气暴躁、任性、粗心、性急。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沉着、稳重、坚持到底的精神和克制忍耐的品质。曾经带过一名学生,他脾气暴躁,经常跟同学大吵大闹。我静下心来跟他细细交流,渐渐地,他的脾气温和了很多。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德育教学形式需乐学乐教
  小学德育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式。一味居高临下的说教是德育教学的大忌,只会使德育教学苍白无力,起不到春风化雨,启迪心灵的作用。德育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活动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首先,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感化,充分发挥文艺的特殊功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德育服务,把德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熏陶和感化幼小的心灵。其次,精心设计德育教育活动。活动是形式,教育是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周密部署多种德育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德育教学是基础教育,它需要相对稳定,需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需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因材施教,反对空洞说教,拒绝“成人化”。实际工作要把握三点:①小,即主题集中,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孩子易理解明白一件事情;②近,即要贴近孩子生活,不要说太远的事情,不要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不要讲一些绝对成人化的东西;③实,即实实在在,可信、可学、可用。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美化学生心灵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树立全面育人观,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之一。陶行知老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有创新能力的人,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不能仅局限于每周的一两节品德课,而是要渗透到学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去。尊重学生自身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感受生活中的美丑。帮家长搞一次卫生,帮同学修一次桌椅,给老人让一次座位……不要小看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它们都有可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多表扬,少讽刺挖苦,充分肯定成绩和进步,尊重学生的劳动,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作为希望提出,历时愈久学生的心灵就会愈加得到美化、净化。
  四、做好“爱”的升级和转化
  笔者根据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德育措施,采用“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等主题系列教育,引导学生从关心身边的小集体做起,维护班集体荣誉,为班集体添光彩,告诉学生“打扫卫生、帮助同学、维护班级的学习秩序、努力学习、改掉坏习惯”等,都是爱班集体的表现。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会有“班集体受表扬我很荣耀,班集体挨批评我不光彩”的感情。当学生具备了这种感情以后,爱班级的观念就形成了。进而引导学生明确“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祖国强大我幸福,祖国受损我难过”的感情,形成爱国意识,实现学生品德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即从爱国之心而产生爱国之志,最后做出爱国之举。
  五、校内教育延伸到校外,增强社会实践经验
  灵活地利用课外活动,选择部分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把实践活动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去,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校只有开展好这些活动,才能减少学生接触社会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机率。
  因此,学校应本着抓住机会、精心准备、计划组织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参加传统教育报告会、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群众,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 【发布时间】2019/11/6 16:36:17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