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略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喇次尔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为教师我们应多反思自己教学,找出不足,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 作文教学;现状;反思;对策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在城镇学校稍好些,但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教师我们应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实效。
  一、现状
  1、兴趣不高。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写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或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为了考试而去写一些文章,学生们对写作根本毫无兴趣可言。
  2、积累不足。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又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见到的、想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丰富,这样长时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另外,学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书,看作文书里的素材,视野不开阔,学生课后主动观察、自觉练笔的人很少。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3、经验不不足。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而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教师受种种条件限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他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反思
  1、重结果,轻过程。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用心的观察,是否是真的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就可以得高分。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有的甚至连人家的姓名都照搬了,习作的基本功差,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亮点作文”“细节的文章”很少,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
  2、重记实,轻想象。习作分为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部分。新课标增加了想象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记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重课内,轻课外。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作文课上只是将要求范文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胡编乱造。因为大部分学生较少阅读课外读物,加上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也少,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由于缺乏感受与体验,缺乏了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4、重批改,轻讲评。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更重要的是一种肯定。但是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教师批改时,也缺乏鼓励、赞赏、宽容,学生望文生畏,习作评价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三、对策
  1、注重生活积累。就是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人、对事、对景而发同的情思。简言之,生活积累即经验的积累。积累得越是深广、正确,作文的水平就越高。生活积累是随着生活的进展而逐步加深扩展的,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话。同一文题,各年级写的就是不同。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做到:(1)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用生活之水行作文之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关注焦点问题。(2)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思想认识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对所看的事,对所读的书,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写我所看、所思、所感、所悟。(3)引导学生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阅读中受到美词佳句的熏陶。
  2、加强训练。作文训练必须和思维训练统一起来。学生的作文离不开逻辑思维,思维的概括性、准确性和条理性是使语言表达简明、准确、条理的基础。要使学生作文写得通顺,就要进行作文先写提纲的训练,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一般应该从小学三年级结合阅读课的概括段意训练,开始教学生列作文提纲。先思考清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才能写出作文提纲。其次,要训练学生写想象作文。不仅会写出真情实感,而且会写出自己的想象。有的以写真实为主,真实中要发挥想象;有的以写想象为主,想象中不脱离生活。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学生还是以写真实为主,能够把事、物、人写清楚,写明白,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同时要允许学生放开思路。要开放学生的作文的题材、体裁,要引导孩子们放眼广阔的生活,放眼大自然。必须改变千人一面,千口一词,千篇一律的现象。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孩子们写出童心童趣,写出他们的想象、志趣。
  3、写真情实感。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灵魂。应该在字里行间蕴涵丰富的情感,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与文中所写的人物同喜同乐、同哭同悲、同忧同哀,而且要淋漓尽致地宜泄自己的情感,爱要爱得真挚、强烈,批要批得尖锐、深刻。写记叙文不能不记事。记事时,不仅要描写细腻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要写出此种事情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双会发现的有着独特视角的眼睛,有一个会积极思考进行探究创新的脑子。这样才能平中见奇,平中出新,有创意,有见解,立意新。情感的培养是离不开充实的生活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其次,要学生从自己的积累出发,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写作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不是停留在单纯的认识事物上,而应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只有对客观事物有了深刻的情绪体验,才能写出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熟悉的、了解的、有情绪体验的事情,写他们的心里话,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同时注意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作文是语言表达、交际的载体,是语言的实践。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上,教师批改作文是很重要的,必须认真、仔细。对于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生动的、感情充沛的语言表达,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必须要指出问题所在,应该怎么修改,使学生直接受益。同时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
  总之,加强积累是学生作文的源,那么读书就是作文的流,源和流是相通的。同时多训练,写出“个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毛惠敏“漫谈快乐作文的几种途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 【发布时间】2019/11/6 16:38:31
  • 【点击频次】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