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语文的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

 

【作者】 王 杰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茶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受到人文熏陶,提升生命价值。
  【关键词】 语文的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语文作为一种母语教学的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认识人类文明的书本。崔峦说:“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阅读理解又是语文素养中核心中的核心。阅读与语言文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中,1-2年级阅读5万字、背诵50篇。3-4年级阅读40万字,背诵50篇。5-6年级,阅读100万字,背诵60篇。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几十万字如果仅靠12册语文书,让学生把语文学好是不可能的。”语文教师千方百计来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升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效果一定是很好的。
  一、当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善于发现文本的关键点,激发点
  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是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关键点,激发点。尔学语文课文,有“人生教科书”的美誉,课文故事有趣,语言文学优美,尤其低年级语文课本内容有彩色插图,图文并茂。而课文中的关键点,是把课文读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利用好有效的课堂时间,加强朗读指导,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接受人文熏陶,感悟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语言学家吕淑湘表示:“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怎样培养语感呢?
  1.诵读体味,理解感知。
  古人云: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读”在语感形成过程中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方式。优势积累语言的最佳方式。反复诵读课文,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表达,能让学生送感情上整体认识,文章内涵,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三年级下册《燕子》疑问文章语言优美,画面生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身与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得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老师入情入境的泛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美景中区,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学生带入课文中去。用轻松愉悦的轻音乐渲染课堂朗读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燕子的可爱,春天万物的勃勃生机。从“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加上剪刀似的,凑成了“活波可爱”这些词中让学生体味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创设情境,熏陶感染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除揣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感受,重视运用形象语言,色彩鲜艳的图画,先进的多媒体课件,有用的实物,创设情境,是学生加深对内容的影响。”设计贴近学生阅读实际的情境,能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主体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现象。例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创设情境。老师伸出让学生欣赏,然后学生伸出小手。老师从中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让学生欣赏,出示色彩插图。让学生说说画面,出示不同类型的手,让学生观察,设计场景:没有双手的人的生活状况……让学生讨论发言,最后,引入课文内容: 兰兰的胖乎乎小手在家里干了什么活,长大后这双手还能干什么。
  善于发现课文中的激发点。教学语文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验文本内容,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宽多广,语文的延伸就有多长,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境遇。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逐渐具体,逐渐入情入境。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中主人公安静是一个盲童,在一个花繁叶茂的春天里,从小区里走出来,感受春天,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发现盲人的生活状况,想象自己是安静,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早上,会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独立的使用语言文字,进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尝试运用语言文字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有创造性地,独立自主地运用了语言文字,就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形成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地展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二、设计读写训练,培养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专家指出:“语言-思想-语言”是语文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以文章的内容中走出来,把读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增强读写意识,用好语言文字。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篇课文有多种写法,语文教师要依据课文特色、学情,筛选出有价值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揣摩作者写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文中悟出值得运用的写作方法。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先生从“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怎样爬墙的。”这两方面去描写,重点写爬上湖的脚是怎样爬墙的,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明朗,教给学生写作方法,阅读与表达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言文字效果。
  2.阅读教学中,默写、叙写、仿写、改写、扩写这些训练点都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文学完了这篇课文要求学生续写这个故事。学生续写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法能力,展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3.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书要求学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交给老师检查,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效果一定是好的。感悟运用语言文字。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对学生有个要求,每天动笔500字,数量一定,但写什么不要求,可以是一般性作业,也可以是一篇作文,可以使摘抄也可以试听课笔记,也可以使书法练习。小学生每天动笔300字或200字,写作自由,让学生自主学习,写自己想写的,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有所收获,看看巴金、丁玲、冰心等,这些大作家。他们从小喜欢写日记,写随感。他们偶尔就对写作感兴趣、喜欢读书。冰心奶奶,四岁就开始读《水浒传》,高尔基只读过小学, 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语言文字的运用奠定丰厚的基础。
  ①中国的语言文字包罗万象,语言表达方式很多。有说话、演讲、作报告。回答申论问题等在这些表达过程中,运用了字、词、句、段的能力。叶圣陶说过:“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听说、读写四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就容易多了。”口语表达光靠口语交际课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好语文课堂上的某些环节,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巧妙利用课文插图练习说话。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复述,练习口头语言。复述课文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积累语言文学,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概况能力和思维的拓展能力。采用不同形式的复述,可以复述段落内容,复述全文或详述内容,也可以略述内容。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创造性地复述内容。充分展示语言文字的运用。
  ②巧用课文中的补白,督促学生口头表达。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补白训练,补充故事内容,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里,文章结尾写到:“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叉的地方,孩子又穿上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好像在等谁似的。”在这里,引导学生补充故事内容,这夜莺的歌声又会引来什么。
  三、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语文学习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形成良好个性的最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魏书生关于习惯说:“一分钟做小事,到这个时间做这个事,到那个时间做那个事,说了算,定了干,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久而久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样的学习方法,就会感到趣味无穷。”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养成了学好语文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技能。叶圣陶说过:“教师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查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上课认真听讲书写工整,书面清洁的习惯。做到语文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小学语文的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习习惯的培养。于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语文能力来源于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总之,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翠峦教授在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教学语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利于文本,以熟读为基础,通过语言转述,深化阅读理解,从内容理解走向语言习得。”只有坚持阅读,才能更好地同语言同步走,才能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久而久之,方能驾驭语言文字,让语文的工具性,更加充实、坚固。才能让语文素养中的语文知识得以发挥,语文能力得以提高,人文素养得以发展。
  • 【发布时间】2019/11/6 16:38:59
  • 【点击频次】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