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之我见

 

【作者】 刘冬梅

【机构】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孙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基本可以从课堂的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作出评价。遗憾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勃,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问题未经设计,不假思索,简单问答。教师过多地提出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或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一条条地进行描述,以一系列练习的方式机械地回忆简单事实,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低水平的认知问题较多,无法激起学生们的积极参与。
  2.教师提出问题后,并不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自问自答。
  3.提出问题后,没有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短,尤其等待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短。
  4.先点人名,后提问题。被喊名的学生站起来了。还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惶惶不安,其它学生则不集中注意思考所提问题。往往会造成一个惊慌,大家松驰的局面。
  5.不自觉地局限于向前排和中间区域的学生提问,或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
  6.一个问题还未作出明确结论,又提出另一个问题。
  7.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一)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效提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问要有目的性。一个好的问题绝不是漫无目的,信口开河的,应该是目的明确,与课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提问要有明确的动机意识,设计问题是要做到“三问”: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提?这是我们在备课时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设计问题的依据是:对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凸显重点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提,必须提;反之应该舍,必须舍。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提问的效益。
  (二)新颖别致,注意趣问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课文的趣味点提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兴趣便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我们在设计问题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问,进来发掘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们探究的乐趣。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知道学生尚需知道什么,急于知道什么。这样的问题才会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在学到小松鼠没有收到一颗花生时提问“你知道花生哪去了吗?”这也正是学生急于知道的,所以能较快地进入问题的思考中。
  (三)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与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问题的难易要适宜。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难度,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索然无味,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师问:“三个小伙伴一起干什么?”“他们栽树的时候有没有工具呢?”这样的问题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但是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萎缩。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把问题改为:“三个小伙伴栽树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如果问题太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
  (四)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12页)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教师要驾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我们最常用提问方法是口头直接提问,也可侧面提问,列出问题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可单向性的师问生答,也可多向性的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还可以课前提问,指导提问,也可课后提问。回答提问的方式有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五)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教师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呼应,学生回答对的应加以肯定,给予鼓励;错的应予以指导,不完整的予以补充,有独到见解的应加以赞扬。对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听取,加以引导,要善于把学生回答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汇总,然后有条理地、准确地、完整地告诉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错误部分,可以通过讨论耐心引导,但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使学生的认识发生混乱。在教学了《狐狸和乌鸦》,大家都说:狐狸是个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有个学生却提出:狐狸是很聪明的,它能够想办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个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的创新。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应以中心问题为纲,要把握好“为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服务设计问题”的原则,要精心设计问题,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前后融通,循序渐进,灵活开放,以达到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自己教学的航船顺利驶向既定的目标。
  • 【发布时间】2019/11/7 15:14:59
  • 【点击频次】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