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咸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鱼崇斌

【机构】 陕西省长武县相公镇芋元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题编号:xyjjkk2018415)研究成果

  【摘 要】 在课堂练习中,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刀切”的练习要求,实施分层设计,分类练习,以满足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我们应科学分组、科学设计、贴近生活,发挥数学课的实用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科学分组;科学设计;贴近生活

  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促使学生消化知识、内化为技能的重要平台,更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明确努力方向的有效手段。这些作用早已为我们教师共识和重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注重这一环节的创新设计。但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因个体差异等因素出现了“最近发展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有了层次差别。为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让各个学力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数学成就感,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刀切”的练习要求,实施分层设计,分类练习,以满足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那怎样进行分层设计、分类练习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练习课设计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分组,设计分层练习策略
  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的,实施分层练习也必须进行科学分组,根据“硬件”情况进行设计。学生进行分组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从学情实际出发,以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因素为依据,将学生大致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成绩优异;B层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兴趣相对较浓,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成绩较差。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我是在此基础上,又采取“组员临时搭配,动态分层”的方法,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学习兴趣和进步情况进行临时组合,临时搭配,实行动态分层。这是因为学习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第一天和第二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的缘故罢了。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情,不仅是智力发展方面,也对心理发展和其他的素质都要有个全面掌握,才能进行有效分组,科学施教,从而做到练习的高效。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设计,确保练习效果显著
  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练习课中要实施分层练习,也必须进行预先科学设计。既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又要适当拔高要求。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手段各异,练习形式也应不一样的。在分层练习设计中,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因为巩固练习环节是为学生消化知识,锻炼能力服务的。同时,我们又要考虑到数学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服务的,所以,我们应适当拔高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跳一跳”中摘到数学“桃子”,获得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们不能拘于教材习题(一只闹钟的分针长15厘米,这根分针转动一周,针尖所走的路是多少厘米?)要求,可以结合教学主题来开展分层练习,如把题中的“一周”改为“2小时”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就把原来一道题变成了两道题,虽然只只进行了简单改变,但对学生思维要求提高了,学生必须知道分针走1小时为1周,2小时就是周长的2倍来解答。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实践能力。既要强调课堂延续,又要注重课外拓展。巩固练习环节虽时处课堂教学完结阶段,但又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引趣阶段,所以,我们要抓好这一承上启下的教育时段,充分发挥其作用,做到课堂教学内容延续、深入,又要向课外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更大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学数学,做数学。如在教学“圆柱形体积”时,我作为如下拓展性练习,设计了:①一个圆柱的高增加1厘米,则侧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厘米。若该圆柱的高是10厘米,则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②把一个高是8厘米的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③将一个底面半径为0.6米的油桶推到19.44米远的墙角,油桶至少会滚动多少周?这样设计,可以说既突出了“点”,又要体现了“面”,加速了教学重点内容、重点知识的消化吸收,又作了适当延伸和拓展,兼顾了以前学习内容,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又掌握新知。
  三、课堂练习教学贴近生活,发挥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教师在进行练习课设计时,要考虑到中等及以下学生的学习感受,他们因缺乏数学成功感兴趣不浓,对数学练习课存有畏惧心。所以,我们在设计时要力求新颖有趣,做到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尽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感觉到数学的趣味丛生和简单实用,从而增强数学学习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热情。如“求最小公倍数”时,我这样设计题目:我们班上张三同学的奶奶拎了一篮子鸡蛋去卖,有个人问她有多少个蛋时,她说:这一篮鸡蛋2个2个地数多1个;3个3个地数还是多1个;4个4个地数也是多1个;5个5个地数仍然多1个。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帮我算算奶奶最少有多少个鸡蛋。这样,就把一道求最小公倍数的题就变成生活问题了,学生在讨论出结果后,就会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魅力,从而爱上数学,产生数学兴趣。之后,我又适当拓展,把题目改成了“这一篮鸡蛋,3个3个地数少2个,4个4个地数少3个,5个5个地数少4个,你们再算一算这一篮鸡蛋最少有多少个”的问题。
  总之,练习课是新授课的拓展和强化,在设计教学时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以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在课堂练习中,实施以上设计策略我已经取得了如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究更多的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19/11/7 15:28:54
  • 【点击频次】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