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化繁为简 让诗词“诗情画意”

 

【作者】 刘 瑞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摘 要】 古诗词以内涵深刻、意境深远等特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其情操,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古诗词教学,从行动上践行古诗词教学的原则,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本文在强调了古诗词教学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旨在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究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古诗词;内涵意义;目前状况;有效方法

  在我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古诗词以其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浓缩了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凝结着中国古代文学智慧的结晶,成为了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中国通史到四书五经;从建安七子到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每一首诗词都散发着历史的温度,闪烁着民族的光点。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作为炎黄子孙,特别是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儿童,学习古诗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的“总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明确提出诵读古诗文的要求: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低段),第二学段为50篇(中段),第三学段为60篇(高段),并且后面附录的“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给出了一部分具体的篇目。
  传统与传承,让很多老师明白了古诗词的重要,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大了力度,可是,由于对古诗词的研究不够,对学生的认知不清,使我们的古诗词陷入了一些困境,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不爱学,古诗词成了小学语文老师的一块 “心病”。
  一是重内容,轻意蕴:教师往往以文本为主,目标定位错位,教学时把解词释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花大力气解决。先是逐字逐词地解释,再是理解每个句子,最后串讲整首诗的意思,到此便达成了目标,而古诗最具光华、最耐人寻味的意蕴却常遭忽略。
  二是重传授,轻感悟: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诗人情感怎样,而学生呢?从诗中自读感悟,读出自己的想象,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更多的则是被动的接受。
  三是重课内,轻拓展:小学阶段的要求学生背诵160篇优秀古诗词,而我们的课本中只出现了  篇,那其余的呢?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根据文本内容及时补充,鼓励积累,达到以文本为载体,以拓展为手段的诵读经典古诗词的目的。
  古诗词教学需要重塑经典,尽力发挥它的艺术价值,用古诗词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性情。作为指路明灯的教师,要在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化繁为简,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在温习经典的同时迎合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要求,简单来说,就四个字:读、解、悟、拓。
  一、 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基础,读是必要,而不是机械重复的一遍遍朗读,在读之前,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要求,常规来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前三个要求,可以在学生初读古诗词时尝试完成,让学生在一遍遍有目的的吟诵中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文字的优美,初品诗人的心境,架起学生与诗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
  二、 解。理解诗句,明白诗意。
  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集中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要想准确把握,明白诗中所写就显得尤为重要,年代的久远,背景的差异等无疑给学生设置了一只只“拦路虎”,这时,就需要交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利用插图、查阅资料、联系前后……,并教会他们整合方法、灵活运用,理解诗词意思,明白诗人心意。如:《清平乐·村居》,虽然只有47个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理解它的意思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叙述出来,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就了然于心了。再如:《独坐敬亭山》,学生在初读古诗后,找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画出来,然后,借助注释,联系前后,细读诗句,看看画的是否正确,找出画中的不妥之处,从而去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
  三、 悟。感受诗境,体会诗情。
  诗词通过意境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交融,从而创造出的艺术境界的美,即“诗情画意”的美。古诗词教学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地走进诗人的内心,抓住“诗眼”,了解诗人,想象情景,联系生活……再现诗词情景,体会诗人情感。如:《望洞庭》,紧扣一个“和”字去感受,我们就可以将水月交相辉映之“和”,君山洞庭美好之“和”,人月二者交融之“和”体会得入情入境。再如:《牧童》,我们在诗意中感受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轻松自在后,适时地补充作者吕岩一些资料,透过资料,学生就能很快地体会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四、 拓。拓展阅读,文化积淀。
  古诗词语言凝练,用词优美,讲究音韵美、意境美,古人将他们的生活、情感寄托在这些美好的文字当中,既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又让我们感受了他们的心境,同时那个人、那件事、那个年代也将留存在历史长河中。仅凭文中的内容,要想达到这一点,远远不够,因此,恰当地拓展同题材、同作者、同类型……的诗词,就很有必要了。《舟过安仁》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感受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真童趣,补充他的《稚子弄冰》、《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再如:《忆江南》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忆江南》其他的几首词,去词中感受江南的美,去词中感受作者对江南的留恋。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凝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认识和发现古诗词的绝妙之处,化繁为简整合学习,将所学习的内容根植在脑海当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启迪学生的文学智慧,净化心灵,发展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让中华经典代代永流传。
  参考文献:
  [1]任晓梅: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质量管理,2016,1
  [2] 郑静芝:小学古诗词教学现存的问题及策略[J]中华辞赋,2019,1

  • 【发布时间】2019/12/15 10:52:24
  • 【点击频次】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