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计算生活化教学

 

【作者】 程绍梅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城北新区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我们应当将数学教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儿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那如何才使我们教师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就我在多年的民族地区数学教学中,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生活化的理解,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 
  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玩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启蒙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了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这样便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听比较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课堂教学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认识米》时,我带领学生去操场走一走、跨一跨、测一测、量一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800米的长度;教学重量单位时,我带了几包盐、一块铁块、一些苹果、一袋黄豆等物品,课上让学生亲自称一称,感受一下,课间还带他们到医务室称称自己的体重……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数感的启蒙。
  五、学以致用,注重课后延伸
  我们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解决”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都是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的。只的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联系房屋的装修,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算出需要多少地砖、瓷砖。又如,学习“比和比例”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国旗旗杆的高。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兴些例子来说明,使学生赶在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使数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和谐地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那么学生会把我们所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只有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 【发布时间】2020/3/13 17:34:31
  • 【点击频次】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