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若干思考

 

【作者】 刘韩萱

【机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题一直都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在整个数学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应用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锻炼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能够与现实生活之间相结合,在现阶段小学数据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与当下,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要能够锻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学生来说也是重中之重,难上加难。各种各样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开发作用。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多年来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经验和不断的总结,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自己一点点的体会,下面对如何训练学生做数学应用题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在学习数学应用题遇到的问题
  (1)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
  教师在讲授完应用题后,教师不能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无法得到及时地反馈,学生自身也就不会主动对做错的环节进行思考,导致学生形成惰性心理。教师不注重反思,也就无法对自己进行考量,无法提升自己的授课技巧。
  (2)缺乏生活经验
  教科书中应用题所选的材料,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符合小学生本阶段知识能力的发展。然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引入“百分数”这一概念时,采用利率、打折、税率作为例题,某些学生对于这些名词很少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3)解题心理障碍
  小学生在解题时的心理张安其中包含了知识与经验的不足,约束他们的感知与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与水准的不适应,缺少自我经验与调整的意识,经过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学生通常进行解题时会有惰性情绪,当题目中的文字过多时就不愿意进行审题;只要看到和做过的题目有着相似的问题,直接按照之前的解答方法套用;或分析题目后进行解答却没有做出来,学生会产生消极心理,打击其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端正学习调度,让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哪。
  二、应用题教学策略
  1.挖掘隐藏的应用题条件、灵活的进行应用题教学
  随着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思维,较多应用题的显性条件逐渐减少,反而隐藏性的条件逐渐增多,使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此种应用题题型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解题难度,难以激发学生的解答问题热情。对此,老师需要意识到学生此解题心理,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挖隐藏性的条件,将原本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呈现,以此来让学生感受成功解答问题带来的乐趣。实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在对一道应用题进行解答前,老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应用题的解答要求来挖掘其内在的隐藏条件。以求车速问题的应用题中,应该根据“路程除以时间”的具体公式去进行推导与挖掘隐藏条件,相信通过这样的有效转化后,学生便可以轻松的解答出正确的答案。
  2.彻底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的思维想要得以有效发展,就需要通过语言环节来进行,语言是思维的承载体和结果。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直观教学的重要性,要善于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及图表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数学语言来对应用题的已知问题及条件进行分析,灵活运用所学数学关系式来解决问题,相信此过程中必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彻底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实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深入性的思考,这样才能对每道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总结。相信通过学生由直观学习向抽象学习的过渡后,学生的审题能力不仅会得以有效提升,还能够对应用题题意进行深刻的理解,能实现最终的培养学生概括数量关系的能力,相信这对于学生创新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升必然有极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场景:学生在遇到数学应用题时,经常是浏览一遍题目,然后就开始做题,很少有学生去认真审题,并对题目中的相关条件进行分析,这种现象导致学生的出错率较高,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应用题学习的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审题习惯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以“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例,為了让学生学会认真审题,在讲述教材内容时,我为学生出了一道数学应用题:李大娘家养了158只鸭,已知她家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那么李大娘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和鸭呢?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上述应用题,我先引导学生阅读了题目,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让学生分析了题目中的要求,让他们明白了这道应用题的要求,避免了学生计算出现遗漏,导致学生最终只得到了鸭的数量,而没有求出鸡和鸭的总数量。然后,我让学生分析了题目中的“158只”以及“4倍”这两个条件对于解决这道应用题的作用,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画了线段图,对题目进行了更加直观的分析,并确定了解题步骤。在此基础上,我挑选了一名学生代表,让他说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则对这名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判断,验证这名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这样,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审题习惯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还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小学生处于刚接触应用题学习的阶段,他们在解题时经常会感到一头雾水,找不到解题思路,而且,在日常作业或者考试时,学生遇到应用题会直接略过不写,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并采用创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总而言之,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实践,并积极探索各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水平的策略,以此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蒋云.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7(9)
  [2]刘锦.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5)
  • 【发布时间】2020/4/21 18:14:40
  • 【点击频次】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