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民间艺术资源在高中艺术教育中的利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信息时代的今天,很多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民间艺术逐渐被遗忘。但民间艺术资源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也可以开发编撰特色校本教材,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民间;艺术资源;利用
在讨论民间艺术资源在高中艺术教育中的利用之前,我们先来界定一下民间一词的含义。“民间”的基本解释有:1.?平民自愿组织的;2.?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3.?非官方的;4.?百姓中。本文取第二种解释,泛指在盘州本地老百姓中广泛流传的艺术资源。如何把这些本土民间的艺术资源应用到高中艺术教育中,更好的为高中艺术教育服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提出高中艺术课的课程目标。其中要求:通过对中国民族艺术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艺术精神有所感悟,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外来文化席卷中华大地,许多本土文化在潮流的浪尖已经被吞噬,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早被新生代弄潮儿抛之脑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艺术科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大力宣传本土文化,加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为教学服务。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高中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等四个方面来要求学生。在艺术教学中,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艺术,更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在学生学科素养形成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方法和途径应该是多样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看哪种快速高效而已。就好比盘州到贵阳,可以选择绿皮火车、客运汽车、高铁等方式。高铁虽然费用相比较高,但速度快,成为人们的首选;绿皮火车安全廉价,但速度太慢耗费时间,一般只有老人或者不赶时间的人选择;客运汽车速度比绿皮火车快,但费用也比绿皮火车高,安全系数却比绿皮火车低,因此只有有紧急事务又没赶上高铁的人才会选择,所以基本处于停运状态。因为速度和效率的原因所以大家选择了高铁;在艺术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只要能快速有效实现课程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就好。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就有利于快速高效的实现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快速形成。很多民间艺术资源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相对传统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朴实、简单易懂。
例如美术在学习“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这一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古代雕塑产生的历史背景、学会赏析中国古代著名的雕塑作品、认识不同风格雕塑作品的审美特点、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教材由陵墓雕塑、宗教雕塑两部分内容构成。包含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刻群、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等著名雕塑作品。虽然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很有名的雕塑,问及学生却知之甚少。对这些雕塑产生的原因和审美特点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直接回答因为他没见过,所以不知道。虽然这种答案有些故意起哄的成分,但也的确是事实。对于我们小县城的学生能到现场去参观过这些雕塑作品的确实少之又少,几乎为零;包括美术老师又有几个全部参观过呢?大部分是通过网络和书籍来了解。什么规模的、场面壮观、雕刻技术精湛、具有浓厚的神灵色彩等等,都是文学词汇而已,怎么会有亲身经历的感受呢?如果这时问他们家的祖坟有没有立碑?为什么而立碑?再让学生谈谈墓碑的特点。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都能找到很多精准的词语来组织语言,描述得生动形象。因为这些都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每年的清明节、春节都要去墓地祭拜,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讲析文中雕塑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盘州的墓碑雕塑进行分类讨论,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只有官员或财主才立得起,追求似与不似的写意风格。第二种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雕刻技术和工具的局限,雕刻得不精细,但已经极力的向写实发展了,已经属于写实风格了。第三种是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将电脑雕刻应用其中的超写实风格。通过这样一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雕塑的风格类别。这是时再回到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刻群的雕塑风格进行分类,学生就容易多了。这种教学方式也正好和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中开展情境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
如何利用好民间艺术资源呢?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结构的安排,艺术课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主要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教材来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引用本地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达到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如前所述,在学习陵墓雕塑时可以引入盘州当地的墓碑雕塑补充教学。其实盘州的墓碑雕塑和教材中陵墓雕塑在产生的原因上有许多共同之处:相信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相信灵魂不会死亡;为了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于是全力建造墓碑。这种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永恒存在着,古代埃及文明也有相似之处。这个内容的引入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古代埃及美术。
其次,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本地民间艺术资源编写校本教材,研发特色艺术课程。例如盘州市淤泥乡的彝族火把节就是音乐老师编撰校本教材最好的素材。火把节上有大量的民间舞蹈表演和民歌演唱,还有不同的民间器乐伴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达体舞,具有强烈的盘州韵味。舞蹈的每一个动作、伴奏的节拍,都可以用于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推广。保基乡的木叶是本土特色的“乐器”,被称为保基一绝。表演者多为中老年男女,仅靠一片树叶吹遍天下歌曲;无论是流行的还是乡土的都能吹出动听的伴奏。
盘州彝族老人仙逝要举行浓重的祷告仪式,有恢弘的地戏表演,称为耍海马。表演者手拿各种道具,边唱边跳。内容主要是歌唱逝者生平事迹,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有祈祷逝者灵魂得以升天,及早进入极乐世界。如同西方的赞美诗,也可称为本土的音乐悲剧。汉族家的长者逝世祭奠更为浓重,主要集中在晚上,称为办夜。一般情况为三个晚上,分别叫念经、绕棺、跑五方。活动有专业的主持者,尊称为“先生”。基本由四人组成,有一个领队(由组合中法力高深的人担任)负责说唱,其他成员负责打击“法器”,为说唱伴奏,并跟随领队重复唱出尾句词,表示强调之意。念经的内容主要是“先生”固定的经书和描写逝者生平事迹的祭文,主要通过说唱的形式完成。绕棺由一名“先生”(由组合中年青者担任)带领逝者的晚辈围绕棺材不停转动以表对逝者的缅怀,其余“先生”在旁边说唱经文和打击“法器”伴奏。结束时会有两个“先生”来一段舞蹈,称串花。跑五方得用桌子达台,用二十七张桌子,横竖摆三排直立三层,每排之间留出一张桌子宽空隙供人通过,每层桌子上点上油灯或者蜡烛。顶层桌子之间挂满彩带,装扮出神秘的气氛表达对逝者的欢送。逝者的晚辈在一名“先生”的带领下,跟着“法器”的伴奏穿梭于桌子间,这也是祭奠活动最为浓重的环节。这些说唱、伴奏表演如果把它编成艺术校本教材,通过教育加以取舍使其成为特色的教育素材,对青少年的审美情趣提升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盘州的民间艺术资源还很多,例如:盘州大山镇的泥塑砂锅、普田乡的回族文字、羊场乡的白族服装图案、全县境内流行的鞋垫等都是很好的美术教育资源。羊场乡的布依族山歌、保田镇、新民镇的本土山歌等都是出名的音乐教育资源。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围绕教学目标留心挖掘,就可找到艺术教育可用的素材,编写出适用的校本教材。只要能促进学生发展就可以大胆利用。把教学置于学生生活之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情境、使其深受感知,审美情趣就能得到培养。
【关键词】 民间;艺术资源;利用
在讨论民间艺术资源在高中艺术教育中的利用之前,我们先来界定一下民间一词的含义。“民间”的基本解释有:1.?平民自愿组织的;2.?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3.?非官方的;4.?百姓中。本文取第二种解释,泛指在盘州本地老百姓中广泛流传的艺术资源。如何把这些本土民间的艺术资源应用到高中艺术教育中,更好的为高中艺术教育服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提出高中艺术课的课程目标。其中要求:通过对中国民族艺术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艺术精神有所感悟,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外来文化席卷中华大地,许多本土文化在潮流的浪尖已经被吞噬,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早被新生代弄潮儿抛之脑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艺术科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大力宣传本土文化,加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为教学服务。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高中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等四个方面来要求学生。在艺术教学中,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艺术,更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在学生学科素养形成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方法和途径应该是多样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看哪种快速高效而已。就好比盘州到贵阳,可以选择绿皮火车、客运汽车、高铁等方式。高铁虽然费用相比较高,但速度快,成为人们的首选;绿皮火车安全廉价,但速度太慢耗费时间,一般只有老人或者不赶时间的人选择;客运汽车速度比绿皮火车快,但费用也比绿皮火车高,安全系数却比绿皮火车低,因此只有有紧急事务又没赶上高铁的人才会选择,所以基本处于停运状态。因为速度和效率的原因所以大家选择了高铁;在艺术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只要能快速有效实现课程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就好。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就有利于快速高效的实现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快速形成。很多民间艺术资源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相对传统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朴实、简单易懂。
例如美术在学习“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这一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古代雕塑产生的历史背景、学会赏析中国古代著名的雕塑作品、认识不同风格雕塑作品的审美特点、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教材由陵墓雕塑、宗教雕塑两部分内容构成。包含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刻群、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等著名雕塑作品。虽然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很有名的雕塑,问及学生却知之甚少。对这些雕塑产生的原因和审美特点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直接回答因为他没见过,所以不知道。虽然这种答案有些故意起哄的成分,但也的确是事实。对于我们小县城的学生能到现场去参观过这些雕塑作品的确实少之又少,几乎为零;包括美术老师又有几个全部参观过呢?大部分是通过网络和书籍来了解。什么规模的、场面壮观、雕刻技术精湛、具有浓厚的神灵色彩等等,都是文学词汇而已,怎么会有亲身经历的感受呢?如果这时问他们家的祖坟有没有立碑?为什么而立碑?再让学生谈谈墓碑的特点。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都能找到很多精准的词语来组织语言,描述得生动形象。因为这些都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每年的清明节、春节都要去墓地祭拜,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讲析文中雕塑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盘州的墓碑雕塑进行分类讨论,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只有官员或财主才立得起,追求似与不似的写意风格。第二种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雕刻技术和工具的局限,雕刻得不精细,但已经极力的向写实发展了,已经属于写实风格了。第三种是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将电脑雕刻应用其中的超写实风格。通过这样一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雕塑的风格类别。这是时再回到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刻群的雕塑风格进行分类,学生就容易多了。这种教学方式也正好和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中开展情境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
如何利用好民间艺术资源呢?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结构的安排,艺术课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主要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教材来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引用本地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达到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如前所述,在学习陵墓雕塑时可以引入盘州当地的墓碑雕塑补充教学。其实盘州的墓碑雕塑和教材中陵墓雕塑在产生的原因上有许多共同之处:相信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相信灵魂不会死亡;为了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于是全力建造墓碑。这种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永恒存在着,古代埃及文明也有相似之处。这个内容的引入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古代埃及美术。
其次,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本地民间艺术资源编写校本教材,研发特色艺术课程。例如盘州市淤泥乡的彝族火把节就是音乐老师编撰校本教材最好的素材。火把节上有大量的民间舞蹈表演和民歌演唱,还有不同的民间器乐伴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达体舞,具有强烈的盘州韵味。舞蹈的每一个动作、伴奏的节拍,都可以用于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推广。保基乡的木叶是本土特色的“乐器”,被称为保基一绝。表演者多为中老年男女,仅靠一片树叶吹遍天下歌曲;无论是流行的还是乡土的都能吹出动听的伴奏。
盘州彝族老人仙逝要举行浓重的祷告仪式,有恢弘的地戏表演,称为耍海马。表演者手拿各种道具,边唱边跳。内容主要是歌唱逝者生平事迹,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有祈祷逝者灵魂得以升天,及早进入极乐世界。如同西方的赞美诗,也可称为本土的音乐悲剧。汉族家的长者逝世祭奠更为浓重,主要集中在晚上,称为办夜。一般情况为三个晚上,分别叫念经、绕棺、跑五方。活动有专业的主持者,尊称为“先生”。基本由四人组成,有一个领队(由组合中法力高深的人担任)负责说唱,其他成员负责打击“法器”,为说唱伴奏,并跟随领队重复唱出尾句词,表示强调之意。念经的内容主要是“先生”固定的经书和描写逝者生平事迹的祭文,主要通过说唱的形式完成。绕棺由一名“先生”(由组合中年青者担任)带领逝者的晚辈围绕棺材不停转动以表对逝者的缅怀,其余“先生”在旁边说唱经文和打击“法器”伴奏。结束时会有两个“先生”来一段舞蹈,称串花。跑五方得用桌子达台,用二十七张桌子,横竖摆三排直立三层,每排之间留出一张桌子宽空隙供人通过,每层桌子上点上油灯或者蜡烛。顶层桌子之间挂满彩带,装扮出神秘的气氛表达对逝者的欢送。逝者的晚辈在一名“先生”的带领下,跟着“法器”的伴奏穿梭于桌子间,这也是祭奠活动最为浓重的环节。这些说唱、伴奏表演如果把它编成艺术校本教材,通过教育加以取舍使其成为特色的教育素材,对青少年的审美情趣提升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盘州的民间艺术资源还很多,例如:盘州大山镇的泥塑砂锅、普田乡的回族文字、羊场乡的白族服装图案、全县境内流行的鞋垫等都是很好的美术教育资源。羊场乡的布依族山歌、保田镇、新民镇的本土山歌等都是出名的音乐教育资源。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围绕教学目标留心挖掘,就可找到艺术教育可用的素材,编写出适用的校本教材。只要能促进学生发展就可以大胆利用。把教学置于学生生活之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情境、使其深受感知,审美情趣就能得到培养。
- 【发布时间】2020/4/21 18:16:41
- 【点击频次】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