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牧区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普及,青海省牧区已经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和牧区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比较落后,所以,在针对青海牧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汲取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还要切实考虑实际问题,选取折中又合理的方法促进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本文就牧区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牧区;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施
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数学是贯穿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积极作用,这就需要牧区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知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引导学习突破困难,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1.牧区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再加上青海省占地面积广,牧区的人们又以畜牧业为主,这就避免不了不停的移动。整体来说青海省居民分布很分散,在当地大部分学校都是寄宿制,目的就是避免学生学校与家之间的长途跋涉,一是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二是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因此在青海素质教育中存在诸多挑战,目前需要攻克以下两个问题:
1.1师资力量薄弱
牧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人们收入普遍不高,教师的工资也比较低,所以很多师范学生毕业之后都不愿意去牧区等偏远地区工作,甚至包括当地牧区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都不愿意参与到家乡建设中。种种因素之下,造成了牧区教师趋向于老龄化,长时间没有年轻血液的注入,而素质教育又强调创新教学,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新理念和新思想需要一定的接收时间,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的素质教育。除此之外,牧区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多媒体设备,这样的教学条件自然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求。
1.2存在语言障碍
青海作为多民族省份,除了汉语之外当地人民还讲蒙古语、撒拉语、藏语、阿拉伯语,而牧区大部分都是藏族,在牧区教学中主要实行双语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惯讲藏语的学生汉语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定会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我国统编数学教材都是汉语,而在牧区教学中需要将汉语翻译为藏语,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出入,出现表达不准确的现象,从根本上给牧区学生数学素质教育带来困难。
1.3数学基础较差
调查发现,牧区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客观原因是地域限制,主观原因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牧区素质教育的难点,而在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受老师的影响,一直都是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定义。这样一来学生完全没有思考的意识,自然不能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意识,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牧区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牧区素质教育一直停滞不前,是现阶段藏区牧区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推行标准,结合青海牧区现状及存在的教学问题,现提出以下实施措施:
2.1提高牧区教育资金
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在青海牧区学生被分散在各个区域中,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推行集中办学政策,大范围成立寄宿制学校,比如合并相邻村落的学校,将分散的师资整合在一起。而这些措施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兴人才能兴邦,尤其是在牧区等落后地区更是需要大大投入教育经费。主要资金可以用在扩建学校,完善学校设施,比如建设图书馆、体育馆,修建标准的绿茵操场,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2.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前提是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受限制的想象出多种方法。小学生处于大脑开发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的智力便会得到大大开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旦出现了“不现实”、“错误”的想法时,教师便会急于否定,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先鼓励学生的创新,然后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你只需要再往深想一想”或者“你的想法很有建设性,但是还需要你亲自验证”,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不要打击学生,而是利用学生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2.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的是理论教学,只要学生掌握应试技巧,在考试中取得好出成绩便可以称之为“优秀”。但是在素质教育中,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在具备了实践能力之后,才能真正明白设立数学学科的意义以及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在牧区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依托生活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生活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另外,在牧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这还需要教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建立正确的义务教育观,为素质教育的推行奠定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青海牧区数学教学中实时素质教育不可或缺,但是受现实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实现通力合作,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改变当下牧区素质教育现状,从而真正促进牧区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玛草.浅谈藏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
[2]殷淑清.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浅析[J].学周刊,2013.
[3]沙尔合提汗·胡安西.?边远牧区远程教育存在的难点与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2,(4):80.
【关键词】 牧区;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施
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数学是贯穿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积极作用,这就需要牧区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知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引导学习突破困难,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1.牧区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再加上青海省占地面积广,牧区的人们又以畜牧业为主,这就避免不了不停的移动。整体来说青海省居民分布很分散,在当地大部分学校都是寄宿制,目的就是避免学生学校与家之间的长途跋涉,一是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二是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因此在青海素质教育中存在诸多挑战,目前需要攻克以下两个问题:
1.1师资力量薄弱
牧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人们收入普遍不高,教师的工资也比较低,所以很多师范学生毕业之后都不愿意去牧区等偏远地区工作,甚至包括当地牧区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都不愿意参与到家乡建设中。种种因素之下,造成了牧区教师趋向于老龄化,长时间没有年轻血液的注入,而素质教育又强调创新教学,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新理念和新思想需要一定的接收时间,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的素质教育。除此之外,牧区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多媒体设备,这样的教学条件自然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求。
1.2存在语言障碍
青海作为多民族省份,除了汉语之外当地人民还讲蒙古语、撒拉语、藏语、阿拉伯语,而牧区大部分都是藏族,在牧区教学中主要实行双语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惯讲藏语的学生汉语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定会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我国统编数学教材都是汉语,而在牧区教学中需要将汉语翻译为藏语,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出入,出现表达不准确的现象,从根本上给牧区学生数学素质教育带来困难。
1.3数学基础较差
调查发现,牧区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客观原因是地域限制,主观原因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牧区素质教育的难点,而在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受老师的影响,一直都是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定义。这样一来学生完全没有思考的意识,自然不能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意识,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牧区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牧区素质教育一直停滞不前,是现阶段藏区牧区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推行标准,结合青海牧区现状及存在的教学问题,现提出以下实施措施:
2.1提高牧区教育资金
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在青海牧区学生被分散在各个区域中,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推行集中办学政策,大范围成立寄宿制学校,比如合并相邻村落的学校,将分散的师资整合在一起。而这些措施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兴人才能兴邦,尤其是在牧区等落后地区更是需要大大投入教育经费。主要资金可以用在扩建学校,完善学校设施,比如建设图书馆、体育馆,修建标准的绿茵操场,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2.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前提是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受限制的想象出多种方法。小学生处于大脑开发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的智力便会得到大大开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旦出现了“不现实”、“错误”的想法时,教师便会急于否定,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先鼓励学生的创新,然后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你只需要再往深想一想”或者“你的想法很有建设性,但是还需要你亲自验证”,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不要打击学生,而是利用学生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2.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的是理论教学,只要学生掌握应试技巧,在考试中取得好出成绩便可以称之为“优秀”。但是在素质教育中,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在具备了实践能力之后,才能真正明白设立数学学科的意义以及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在牧区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依托生活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生活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另外,在牧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这还需要教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建立正确的义务教育观,为素质教育的推行奠定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青海牧区数学教学中实时素质教育不可或缺,但是受现实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实现通力合作,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改变当下牧区素质教育现状,从而真正促进牧区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玛草.浅谈藏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
[2]殷淑清.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浅析[J].学周刊,2013.
[3]沙尔合提汗·胡安西.?边远牧区远程教育存在的难点与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2,(4):80.
- 【发布时间】2020/4/21 18:17:19
- 【点击频次】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