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 王芳若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钟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有活力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这生命能否深深地扎根在每个孩子心中,取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对课文的知识事先做个先知先觉的过程,学生预习时会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对于困惑或疑问的知识点会有深刻的印象,学生往往经历了一个自动获得知识、解决疑难的过程。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就会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如学生在预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钦佩不已的同时也产生了几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去借箭的时候故意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为什么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二十条船,不要多点或少一点的船?……因此,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在上课时迫不及待地要求解决。在集体讨论和教师点拨中,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顺利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教学成功的教师,在课前都会很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有的细细斟酌考虑,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因此,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备课,因为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可以说,一堂课就是一盘棋,我们要下好这盘棋,就得在踏上讲台之前有一盘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创设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因“学”论“教”,要设计好教的过程,课堂上打破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教案转,而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设计教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灵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运用,因此,我主张教师本身首先是一团火,并把这一团火化成对学生的情和爱带进课堂,尊重、理解、宽容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热情服务中、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老师可亲、可信。  
  四、重视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听出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像《给予是快乐》、《去年的树》这类课文,通过朗读就能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烧云》、《观潮》、《鸟的天堂》等这类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爱国之情。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不但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朗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明白文本的主旨,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段,老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如阅读《匆匆》这篇课文,读懂了作者从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产生的感受,可以联想到自己度过的四五千个日日夜夜,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也悟出一些道理。在阅读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动笔画一画、写一写、与同学议一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只有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具有实效性。  
  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了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感觉枯燥无味,也就影响了教学效率。如果多运用现代教具,如挂图、录音机、多媒体等,用声音、图片、视频,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颐和园美景的图片,使学生充分直观地感知颐和园的美,课文也就在看、说、读中植入了脑海。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使学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 【发布时间】2020/4/21 18:27:41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