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

 

【作者】 廖碧群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栗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1. 让学生自己读书。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 让学生自己提问。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读。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 让学生自己说话。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
  四、拓宽阅读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创意朗读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
  2. 适时引导学生想像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结尾写到:“后来恐龙神秘消失了。”两亿多年前,地球上到处都是的恐龙,是什么导致它的消失?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3. 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
  五、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1. 把读书变成游戏,让学生抢读书 
  把读书变成游戏,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在班级我开展了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读一本书,学生可以让家长写条,读完一本书升一级,读完5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或者学生写的读书条中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如果读完10本书,老师可以免费赠送一本书,这样学生读书积极性特别高,见家长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学生主动读书了,不用家长监督了。  
  2. 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
  [2]庞红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喘息精神》  《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杨映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甘肃教育》 2006 (08)
  • 【发布时间】2020/4/21 18:43:59
  • 【点击频次】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