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 在“问题”的引领下成长与发展

 

【作者】 高翠霞

【机构】 山东省邹平市长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发展性意义,同时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会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都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当前的教育模式以生本教育为教学核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模式进行语文教学,进而促进高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可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一、引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
  随着教育理念的日臻完善,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语文作为基础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贯彻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尤其高中语文,其教学知识内容会对学生的思维理念,以及思考方式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求广大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应时刻与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保持高度同频,以此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比如可以利用引申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以《再别康桥》为例,在学习本现代诗之前,教师首先应根据本诗歌对学生进行引申性提问,比如本诗作者徐志摩的人物背景,以及创造本诗歌的故事背景,包括作者创作本诗歌时的心境。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对诗歌进行阅读的同时,也应自主学习徐志摩的人物经历,以及了解徐志摩在英国剑桥留学的过程,并且还包括对英国剑桥大学也应有一个认知。这种引申性的提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意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这种自发性的学习,再加上课堂上教师对这部分知识点内容的讲解,更有助于学生对本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进而从更深层次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特定问题激励学生发展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好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进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间接的辅助作用。但同时高中语文知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问题去寻求答案,这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因此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同时,由于高中学生的思想已经相对成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对一些较有深度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特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可以有效提高问题的层次,进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有一个更完善、更高质量的发展。
  以《鸿门宴》为例,本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之前,为学生提出几个特定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比如,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分为宴前、宴中、宴后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问题包括宴前的主体问题是什么,宴中的主体问题是什么,宴后的主体问题是什么。学生带着这种特定的问题,对课文的知识进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同时这种特定问题的教学引导,也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进而可以直接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并对其进行学习和认知。
  三、循序渐进提问鼓励探究
  高中语文知识相对于小学初中来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深奥性。如果过于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轻视感,产生一种学习内容较为简单的错觉。但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庞大,又难免会使学生产生一头雾水之感,进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有效通过问题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目的,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生本教育为核心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模式,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采取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一步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同时,这种提问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对每一个阶段的知识点都有一个详细化的掌握,另外还可以巩固学生对每个层面知识点知识的认知程度,真正做到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思考,并利用问题进行成长和发展。
  以《荷塘月色》为例,本文可以分为四个基础层面,也就是说有四大基础问题,因此教师也应按照这四大问题,分别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问题一,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发奇想要去荷塘边散步?问题二,作者是采取何种游踪,来排解心中的那份不宁静?问题三,通过一次夜游,作者是否找到了属于心灵层面的那一份宁静?问题四,文中作者的一段内心独白,表达出了作者有一份怎样的心情?面对这四个不同层面,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应学会独立思考,并且还应试着一步步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写作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荷塘月色的认知,与作者文章中的荷塘月色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学生自主提问的模式,也可以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以及主动学习的意识。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利用引申性的问题、特定性的问题,以及循序渐进的提问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利用问题进行成长与发展。
  • 【发布时间】2020/4/21 18:47:41
  • 【点击频次】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