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王平利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既着眼于当前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训练,更注重于数学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导学案;讨论;点拨;自主归纳;实践应用

  数学导学案模式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更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数学导学案的组成包括“导入学习目标—自主前置学习—合作探究与多维展示—高效点评与答疑总结—当堂自测与反馈”。通过“导入学习目标”让学生学前知方向,学后知效果,以尊重、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逐步培养学生自觉与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动性,用学习目标有效引导和控制学生学习方向与学习行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具有独立性和异步性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自主前置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主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学生的能动性和异步性。通过“合作探究与多维展示”重点展示自主学习的异步性,表现出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通过“高效点评与答疑总结”这一环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学习的客观条件后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促使学生脱颖而出,使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赶上来。通过“当堂自测与反馈”验证是否实现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如何,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当然这些只是基本模式,在数学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可以置换。在具体的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学情,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通过教师课前发的数学导学案进行预习自学后,课堂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信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数学导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为主攻方向,自觉查阅数学资料,主动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潜能。 
  二、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积极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学习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使他们获取了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和谐、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和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三、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学生自学时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若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而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共性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抓住要点,讲清思路,释疑解难,同时举一反三,进而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升。
  四、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习热情
  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当堂训练,加强应用
  当堂训练,限量限时,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在数学导学案实践应用中,只要把以上几个环节真正落到实处,就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会越来越喜欢数学,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 【发布时间】2020/4/21 18:50:45
  • 【点击频次】279